黃奇帆是一位知名學者和政府高,他在其所著的《結構改革:中國經濟的問題與對策》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引人關注的觀點:每2萬元GDP可以對應1平方米商務樓的規劃。然而,這個觀點并不符合客觀事實,因此我想與黃奇帆老師和網友進行討論和辯論。

為了說明問題,讓我們來比較一下廣州和東莞的經濟狀況。在2022年,廣州市的生產總值為28839億元,第一產業占比為1.1%,第二產業占比為27.43%,第三產業占比為71.47%。而同年,東莞市的生產總值為11200.32億元,第一產業占比為0.2%,第二產業占比為77.4%,第三產業占比為22.4%。盡管廣州和東莞都是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但它們的GDP結構卻完全不同。

如果按照黃奇帆所說的每平方米商務樓需要4萬元GDP來規劃,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在東莞,第二產業占據了絕對優勢,工廠占據了絕大多數,而第三產業的規模很小,因此不需要太多的商務樓。相反,廣州的第三產業占比很大,所以商務樓的數量肯定遠遠多于東莞。如果簡單地用GDP來決定商務樓的規模,將導致不合理和過度建設,甚至會導致很多爛尾樓。

此外,即使第三產業占比很高,也不一定需要很多商務樓。比如,當地的餐飲業、旅游業、維修和家政行業、流運輸業等,可能會導致同樣規模的第三產業GDP下,商務樓的需求量不同。因此,將GDP與商務樓規模掛鉤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也不符合現實況。作為專家和公眾人,我們不能信口開河,隨意發表言論,或者照搬過時的信息。

這個案例也提醒我們,作為普通公民,獨立思考非常重要。我們不能因為是專家權威就盲目相信,而是要多問為什麼,敢于挑戰權威,保持質疑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被虛假信息所迷,不會被權威所嚇倒。黃奇帆三年前的判斷雖然準地預測了中國房地產的現狀,但我們仍然需要審慎考慮并進行深的研究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