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鐵不賺錢我們還要大力發展呢?事實上,我國18條高鐵主干線中,只有6條線路實現盈利,其余13條均虧損。2022年,中國高鐵總損失達150億元。所以,如果把我國所有的高鐵看一家公司的話,那可虧慘了。然而,高鐵不是單純的生意,而是一種社會基礎設施。它的存在目的是為整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服務,而不是維持盈利本。因此,中國鐵路總公司作為國有企業,必須承擔損失,并由上級補每年的損失資金。

但問題是,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財力來補高鐵呢?原因很簡單,當第一條重點高速鐵路——京滬高鐵修好后,我們驚訝地發現,在高鐵上每損失1元,高鐵沿線所產生的經濟增長將增加1.8元。高鐵建三年后,沿線政府稅收增長了68%,經濟增速是其他地區的1.5倍。這筆增加的財富足以再修建十條同類型的高鐵。同時,我國生產高鐵零部件的核心企業有140家,一般企業有500家,分布在20多個省份,已形2000億元的產業鏈,提供大量就業崗位。

再看看京滬高鐵的建設過程,涉及到700多家施工企業,提供了11萬人的就業崗位。可以說,高鐵可以算是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所以我們才會下大力氣推進一帶一路,把高鐵技推向全球,讓大家一起賺錢。凡是修建高鐵的地方,財富就會大大增加。相比于虧本投高鐵建設和運營費用的資金,這些增加的財富顯得微不足道。因此,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繼續大力發展高鐵,因為它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遠遠超過了虧損所帶來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