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分包容競爭對手的功心態

馬云在多年前參加《贏在中國》創業節目做評委時,分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故事發生在6、7年前,當時有一家公司與阿里競爭得非常激烈。馬云作為亞洲互聯網大會的主題發言人之一,沒有出一分錢就為了發言人。而競爭對手則發現他出了五萬元的贊助才能為主題發言人,于是他向組委會抱怨,問為什麼馬云不付錢,而他卻要付五萬元。組委會的回答是,他是主講人,而馬云只是觀眾。競爭對手為了示威,邀請了所有主題演講者和發言者到他的游艇上玩,但有一個條件是馬云不能上去。

馬云認為,這種行為現了缺乏包容心和懷。如果不能包容對手,就注定會被對手打敗。馬云引用了歷史上的例子,周瑜之所以被氣死,是因為他把諸葛亮當做敵人,而諸葛亮并沒有真正氣他。把對手當作敵人的第一步就是失敗的開始,這樣只會限制自己的發展,而無法看到更大的機會。

馬云認為競爭是最大的快樂。如果在與別人競爭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越來越痛苦,那一定是競爭策略出了問題。馬云功與eBay競爭的原因,以及他對所有想與他競爭的人都取得勝利的原因,是因為他從來沒有把他們當作競爭對手,他在心中是無敵的。

這段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商業競爭還是生活中的競爭,包容競爭對手是功的關鍵。從馬云的發言中可以看出,作為一個強者,他對于這類小作看得很淡,更看得很徹。這種手段最多只能影響他們的心,而無法改變他們已經達到的高度。

王小波曾經說過:“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這種嫉妒和憤怒實際上是因為自能力的不足。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除非你做到比任何人都強,否則你會不斷陷痛苦之中;另一方面,要認清自己的短板和缺點,與其與他人比較,不如與自己比較。當你做到比他人更強時不驕傲,比他人更弱時不自卑,或許就能擺痛苦。

在競爭中,當我們只關注一個目標時,取得最好的結果只是超過這個目標而已。產生痛苦的原因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把目放在自己上,補充短板,發揮優勢,平心靜氣地面對自己的無能和缺陷時,不僅能更好地理解對手,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這樣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加快自己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