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你買了啥?我全家加起來,買的東西,600多。大頭是電瓶車電池實在不好用了,換了個新的,折扣以后不到400塊錢再加上家里買了200塊錢吃的,我買了不到100塊的日化用品,也就這些了。看著屋子里堆放的之前的存貨,腦子里沒有一點消費的,只有一句話——把這些用完先。

本來想換個電腦,雙十一是周六,睡起來一看,5位數的前兩位數沒變,只有后面個十百位數略微有點變化,算了,手上的電腦還能用,等等再說。

據說,今年是雙十一的一個冰點——峰值搜索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60%,離曾經巔峰期的關注度更是差距甚遠。跟冷空氣一樣的,說涼就涼了。從公開報道來看,各個平臺也是極簡的簡報,而且今年主要電商的戰報中,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不公布GMV戰績,取而代之的是細化運營的數據結果。這樣從細節上來看,總是有亮點可以講的,但是從宏觀角度上來看,到底消費是增長還是下降,不知道,反正我不說,就代表不存在。

看了很多分析,雙十一吸引力逐漸下降的理由,無外乎——審疲勞。確實,今年是第十五個“雙十一”,能玩的玩法都玩過了,重點是,之前那麼積極的參與平臺活,最后發現,省不了幾個錢,搭進去自己的時間力,完了平臺的KPI,大呼上當,所以平臺現在再出各種玩法,反正我的第一反應是,我不參與了,您怎麼搞怎麼搞吧!

直播帶貨。據商務部數據,1-9月全國直播電商銷售額達1.98萬億元,增長60.6%。全國電商蛋糕就那麼大,用“人口X可支配收”就看得到天花板在哪里了。在購買力有限的前提條件下,直播帶貨的高速發展自然分走了雙十一的一杯羹。

消費下行。需求收,供給沖擊,預期減弱這9個字總結的非常到位。但是老百姓手上沒錢,怎麼擴大需?就像清華教授李稻葵說的一樣,中國人不是不想消費,是收太低消費不起,只要你給他錢他愿意消費的。

說完這幾個原因,說一下我的觀點,其實限制雙十一的,還有這個原理在起作用,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用這個原理來判斷是否“真低價”or“真有價比”。

所有的工業品定價都遵循這樣的一個規律:出廠價+運費、倉儲等各種費用+利潤=售價。就算是眼花繚的平臺活,就算是各種滿減,銷售方總不可能倒錢還給消費者發產品,最差最差,我這單也得是盈虧平衡;如果銷售產品沒有利潤,干脆關門回家種地算了。

不管是雙十一大促,拼夕夕砍一刀,還是618等等各種促銷節日,本質上都要按照這個邏輯運行,所以那個直播,我就不太推薦大家去買,因為主播肯定要賺錢,不然無法覆蓋他的團隊本和他的工資,相當于直播主播就是個二道販子,小時候去菜場買菜,家里人還要說,記得,不要買販子的,直接買農民手上的,怎麼到了直播帶貨這里,就覺得這些“販子”真能讓你省錢呢?

當然,也有便宜的,大概率,尾單貨,但是尾單貨的邏輯是這一批大概幾千幾萬個你一次全拿了,這樣就導致倉儲和本很高,再加上銷售方的利潤,一般尾單貨采購單價得翻個至1倍以上,才可能有賺頭。

那要說,我怎麼知道這些產品的出廠價?去1688這些批發市場看,你就看1K起拿,這些產品是什麼價,基本上按K(千)拿貨,就能把價格做到很低了,如果上萬拿貨,還有一定的降價空間。看到1K的拿貨價了以后,再加上運費、人工倉儲大概算一下,這些產品實際值多錢,大概就心里有數了。

舉個例子,洗,我就算過,如果大批量拿貨,5KG一瓶直接拿300瓶,可以做到1塊錢1斤(不包郵),但是我不可能拿這麼大量,零售拿一點,廠家差不多可以給到2塊1斤的價格(有的有首單包郵,但是要拿3瓶或以上才行),這樣我就知道了,大概洗的出廠價幾錢一斤,那麼2塊錢1斤的洗可以買,能用,如果零售買到小于2元/斤的,可能質量就不太行了,畢竟太便宜了,廠家肯定要以次充好。

那麼再把價格往上抬一抬,零售價3塊1斤左右質量還行,如果某些洗達到了5塊1斤甚至7塊1斤,我認為就存在品牌溢價了。所以我找洗,就是看促銷折后能不能在2-3.5元/斤之間,找到品牌貨,當然還要包郵,超過了這個價格范圍,就算是廣告打的再響,吹的再厲害,我也不考慮了,畢竟我就是先看每斤單價,再看看是不是品牌,就可以決定是否購買了。(例如某東上我就找了一下,看到某雕洗,2.5KGX2,就是10斤裝,補價35.5,每斤價格3.55,再加上包郵,那就又是牌子貨,價格又符合預期,可以下單)

所以,大家也可以用我這個方法,試一下,因為不管促銷活多麼復雜,那都是外面的一層皮,本質是不會變的,大家的價格一定是圍繞行業平均單價上下浮,如果你賣的比同行貴很多,貨出不了,如果你賣的很便宜,占同行市場,看大家要不要聯合起來一起搞你。

不過,存在一種例外,如果說,你能找到品牌貨,價格還在行業平均單價之下,請立刻下單,你可能撿到劃得來了。

還有一種薅羊的方法,大家不是有信用卡積分麼,可以兌換,我就是某銀行信用卡,兌換了5KG的品牌洗,一分錢沒花,銀行包郵,我直接好幾個月不用買洗了。某寶不是有積分,可以1塊錢包郵兌換8包紙,我兌換了,那個紙的質量還不錯,8包用1個月不問題了,下個月如果積分夠再兌換即可,這樣紙也不用額外再花錢買了。

在居民表,消費下行的當下,有劃得來就去占,充分利用各種現金返利,積分包郵兌換的活,日常生活的一些日用品,就可以省下一筆錢了。

雖然說雙十一現在有點肋,但還是那句話——不再決定生死,但仗依然要打。雙十一依然還是有存在下去的必要。因為有一類產品,是無法使用我上面說的那些辦法作的,就是品牌產品。比如說,你要買相機,微單單反這些的,不好意思,全市場就那幾個廠家——佳能、索尼、尼康這些的,1688這些做OEM、ODM的廠家也不可能給你做;同類型產品還有筆記本電腦、手機、奢侈品之類的。所以,對于大牌、名牌、電子產品等這種市場上由寡頭生產和提供的產品,還真就得靠雙十一,看能不能多領取一點優惠券,把品牌溢價盡可能

最后,說一下我的一個判斷,我之前應該是說過——分化的這個概念,房地產市場是在分化,地段有優勢的,可能還會逆勢上漲,三四線城市的房子可能就會持續下跌,這種由于地段不同導致的價格分化,未來可能會越來越明顯。

同樣,對于電商、購、消費來說,分化也會逐漸明顯,雙十一大促等等消費節還是要靠品牌商來拉流量和銷量;但是對于低價值的生活用品、日化用品等,大家就不太會等著雙十一大促去囤貨,而是平常各種消費節遇到了打折就會買一些。

總之,各取所需,擇優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