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大戰開啟,想不到烤箱最先“背了鍋”。為了爭奪全網最低價,各大電商平臺你來我往,網上吵得不可開。然而,這次事件的梳理不難發現,涉事的各方都有自己的算盤。電商平臺以最低價吸引顧客,品牌商家擔心銷量和利潤,主播們則希穩住他們宣傳最低價的優勢。但是,唯一花錢購買商品的群——消費者卻被完全忽視了。真的想代表網友們問一句,到底去哪里找到最低價呢?

近年來的雙十一變得越來越復雜,規則變得眼可見,消費者想要買到實惠的商品確實不容易。有網友吐槽說:“還是喜歡以前的雙十一,想買的東西當天下單就行了,真的便宜,也沒有這些花里胡哨的玩法。”經歷過幾年雙十一的歷練,許多消費者變得更加理,堅持“剛需消費”原則,只買真正需要的東西,如果不便宜就再等等。“你不買我不買,明天還能200”,畢竟還有雙十二、315、618,總會有一次能得到實惠。

當年輕人開始對雙十一到厭煩,應對“消費狂歡”不再湊單追求滿減時,電商平臺、品牌商家和主播們真的應該好好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吸引和留住消費者。爭奪最低價的背后其實是一場利益之爭。隨著雙十一變得越來越常態化,消費者的態度也越來越平常,追求低價是正確的,這也反映了電商回歸價比的本質。然而,在互聯網已經深到鄉村的今天,品牌商家的競爭已經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電商行業也已經從流量時代轉向“留量”時代,這意味著各方關于價格競爭的戰斗遠不止雙十一,而是會長期持續下去。

中國消費者對價比和購驗的追求越來越高,除了價格實惠,品牌和電商平臺要留住消費者還需要依靠商品品質和服務質量。與其不斷地玩套路,不如真正提供實惠的商品,降低本,提高效率,增強競爭力,讓消費者到滿意。例如,電商平臺可以努力提升供應鏈能力,通過提高平臺商品的品質和富度、完善系和售后服務來提高議價能力。誰能更好地平衡本和效率這兩個基本問題,進一步掉“中間商”的利潤,為消費者提供更價比的優質商品,誰才能更有良發展的信心。

僅僅通過折扣來吸引顧客的套路已經不再人歡迎,更細的用戶運營,并通過這一點來改善供應端的綜合能力,正在為當今電商平臺所必需的技能。無論如何,一點套路,堅持“優化用戶驗”,才是各大電商平臺、品牌商家和主播們通往新階段的核心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