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活實際上是一種二級價格歧視。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對于每個人來說,時間和金錢的換算比例是不同的。在平常沒有活的時候,大家去淘寶購,按照正常的流程所花費的時間是差不多的,但是對于每個人來說,這同樣的時間卻有所不同。有的人的時間更加寶貴,因為他們可以利用省下來的時間去做一些其他能夠創造收益的事;而有的人的時間相對較便宜,省下來的時間也不會產生太多的收益。此外,時間比較便宜的消費者的購買力相對較低。

平常,商家無法區分每個ID背后的消費者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只知道這些消費者“買了”,但實際上還有很多人在猶豫著是否購買,“只要再便宜一點就好了”。如果商家明確知道這些猶豫的消費者,并且愿意提供稍微低一點的價格來吸引他們購買,進行定向推廣,卻面臨以下兩個困難:1. 商家不知道是哪些人“想買沒有買”;2. 商家無法單獨提供更低的價格,因為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聲稱自己屬于后者的類型,所以商家不得不統一降價,從而在購旺盛的消費者那里損失了大量的收

然而,雙11活為商家提供了一個機會來區分這兩類消費者。商家可以通過設定一個足夠長的等待時間(即活預熱期),或者采用足夠復雜的機制,讓消費者選擇是否愿意用這種麻煩且耗時的方式進行購。如果消費者選擇了這種方式,那麼可以認為這個消費者屬于時間相對不那麼寶貴的消費者,商家可以降低一些價格來吸引他們;而如果消費者不愿意等待,不參與雙11的熱鬧,那麼可以明顯看出這個人的時間更加寶貴,商家可以按原價賣給他們,避免了統一降價的損失。這樣一來,商家在擴大自己的用戶群的同時,盡可能地避免了對高價值消費者的降價損失。

用經濟學的語來說,這是在不對稱信息的況下進行的篩選,即通過一個機制,讓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如實顯示出自己的類型。二級價格歧視一般來說對社會福利有促進作用,所以雙11的出現基本上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福利。回到問題本,不購買是否會虧損?如果你是理的,那麼無論你購買與否,你都不會虧損,因為如果你不購買,說明你屬于第一類消費者,而第一類消費者本來就不會購買;如果你購買了,那麼說明你屬于第二類消費者,而第二類消費者在雙11時確實傾向于擴大消費。當然,如果你的偏好折現不是理的,那麼虧不虧都有可能,這就是行為經濟學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