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行間債券易市場發生了一起重大事件,貨幣經紀商接到通知,從3月15日開始,原先使用的QB、Wind、DM和ideal等債券報價工將全部停止使用。面對這一變化,債券易員們紛紛加各種流群,回到了最早使用聊天工報價的時代。雖然對于債券市場不是十分通,但我愿意分一些個人的見解。

首先,我們于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其實,這個事件在半個月前就有人傳聞,但人們還是沒有做好準備。報道指出,易信息應該屬于易雙方,而不是經紀商或信息展示平臺所擁有。當然,這涉及到利益問題。如果信息平臺不壟斷并收取費用,問題是否就不存在了?如果所有易方形一個類似于銀聯的機構,并授權信息平臺展示,是否可以實現利益共存呢?或許在數字經濟時代,利益至關重要,但數據安全更是核心問題,因為這涉及到數萬億級別的債券存量和眾多參與機構的信息。

其次,商業機會有時會偏離業務本質。債券報價工回歸傳統方式,將直接影響債券易的效率,降低流,引發機構參與方的抱怨。商業上來看,QB森浦通過技確實改變了傳統低效的運作模式,提高了投資便利,并獲得了厚的商業回報。但我們是否認為商業功就一定是正確的呢?銀行間債券報價實際上是場外易市場,是點對點的報價易,本就不應該過分公開,或者只能有限度的公開。當我們認可廣而告之的好時,卻忽略了場外易中商業的本質。因此,無論這種模式是否功,其本質初衷都是不合理和不合規的,只是多年來一直被大家接和默許。以一個大家都可以理解的例子來說明,據你的信用評估,一家銀行給你貸款的利率是5%,而另一家銀行可能據評估結果給你6%的利率。對于所有銀行來說,它們希已經給你貸款的銀行能公布你的信用評估報,以便更合理地給你貸款利率,實現數據明。然而,你是分別向每家銀行申請貸款的,本質上是一對一的協商。因此,銀行只能獲得公開的央行征信信息,其他方面只能依靠各自的風控能力。任何銀行都沒有權利公開你的信用評估報,因為這違背了業務本質。

最后,事總是有兩面,我們應該看到另一面的好。盡管債券易的效率到了影響,但場外易也有其專業,能夠合理評估債券市場價格,而不僅僅追求易的便利。只有這樣,才能現各參與機構的投資判斷能力,為機構帶來更大的投資回報。另外,場外易信息的集中公布也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類似于票市場的暴漲暴跌況。而場外市場通過做市商制度,可以進行冷靜理,避免市場大幅波。相信報價機制的改變,可以減易的投機行為,更加關注價值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