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對銀行好者的觀點提出了質疑,認為他們總是拿息率來說事。然而,如果有一天銀行不再分紅或者分紅減,那麼購買銀行以獲取息的基礎是否還存在?這個問題直接質疑了銀行投資者的“本”。首先,我們需要明確銀行投資者的“本”是什麼?當然,就是指銀行業績好、價低、分紅高的況。因此,很多持有銀行的人都相信只要持有足夠多的時間,就可以收回投資本。那麼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在價翻倍后賣出一半持,這樣就能收回投資本,剩下的票就是純盈利。例如,你以5元的價格買1萬,總投資額為5萬元,當價漲到10元時,賣出5000,那麼初始投資本5萬元就已經收回,剩下的5000的市值就是盈利。這是一種況。另一種可能是不考慮價的漲跌,只關心分紅。只要分紅持續不斷,通過積累,遲早有一天可以通過分紅收回投資本。至于票本,它的價格隨意,因為投資本已經收回,剩下的市值都是盈利。以5元的價格買1萬為例,總投資額為5萬元,然后這支票每年分紅3000元,相當于息率6%。只要保持這樣的分紅水平,從理論上講,投資者只需持有票17年就可以收回投資本。息3000元/年×17年=51000元。到那時,票已經沒有本,其市值就是投資者的盈利。

對比以上兩種況,第一種況是依賴價上漲來實現收回投資本的目標,但是價是由投資者決定的,正如現在投資者普遍預期經濟不景氣、房地產市場不穩定,他們很購買銀行,那麼沒有購買者的況下,價自然無法上漲。因此,寄希價翻倍后收回投資本的主權在于市場,而不在于投資者。于是就出現了第二種況,即通過收取分紅來實現收回投資本的目標,而不考慮價波。這是大多數銀行持有者的投資邏輯。既然價的波來自市場的不可預測,那麼我們就不追求價,轉而追求分紅。而分紅源于公司的利潤,沒有利潤就沒有分紅。就像你與朋友共同經營一家飯店,在一年的辛勤努力之后,你們不也希在年底分紅嗎?但是如果這家飯店虧損,你從哪里得到分紅呢?必須有利潤才能分紅。票投資也是一樣的道理,票不僅僅是那六位數字的票代碼,也不僅僅是看起來起伏不定的K線圖,它背后代表著公司本。如果沒有公司,那麼怎麼會有那六位數字的票代碼?怎麼會有K線圖呢?所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票代表的是公司本票分紅就是公司分紅。通過前文中的飯店例子,我們也明白了,公司想要分紅,就必須有利潤。因此,投資者對分紅的期實際上是對公司盈利的期,也就是希銀行能夠持續穩定地增長,至是有穩定的凈利潤,然后公司再從這個凈利潤中拿出一部分進行分紅。與寄希于市場的第一種況不同,收取息的策略寄希于公司的經營狀況。然而,一位網友質疑未來銀行是否會繼續分紅或者分紅減,實際上就是在質疑銀行的凈利潤是否會減甚至消失。那麼這種況是否會發生呢?我想用衡水中學的例子來說明。作為一個衡水人,除了衡水老白干,外地人對衡水最悉的就是衡水中學了。只要有條件,很多外地家長都希能把孩子送到衡水中學,因為衡水中學考取北大、清華的概率非常高。然而,外地人并不知道的是,我們衡水本地的學生能夠考衡水中學的概率非常低,每所初中都只有幾個名額,而且那些來自外地的學生也都是其所在地區初中的英。那麼,請問到底是因為衡水中學是一個好的學校,容易考取北大、清華,還是因為考衡水中學的學生本就是同齡學生中的佼佼者,他們考取北大、清華本就是高概率事件呢?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能夠考取北大、清華的原因肯定是學生自的努力和實力。在這其中的邏輯是,各中學的優秀學生先考取衡水中學,然后,這些起點較高的學生在衡水中學優秀的師資力量的幫助下,進一步取得更好的績。在這一點上,全國范圍都是一樣的:小學生通過小升初考試,其中的優秀學生進重點初中,各重點初中的優秀學生通過中考,其中的佼佼者進重點高中,這樣重點高中的學生考取985、211這些重點大學的比例自然而然比那些普通高中要高得多,這并非偶然,因為績優異的學生早就被重點高中一一篩選出來,各個階段都是優中選優。那麼,像衡水中學這樣的重點高中是如何篩選出好學生的呢?很簡單,據他們以往的績。如果你小升初時績優秀,考了重點初中,而在中考時又取得了優異的績,那我當然要錄取你。衡水中學知道,雖然以往的績不能完全預測高考績,但是一貫的優異表現并非偶然,前景一般也不會差。其他領域,例如育也是如此,地級隊的優秀選手進省隊,省隊的優秀選手進國家隊,國家隊的優秀選手進奧運會并奪冠,沒有人會對奧運冠軍主要來自國家隊而到奇怪,因為這本就是績優異、優中選優的結果。弄明白了這個邏輯,我們再來看銀行的凈利潤是否能夠持續增長。以中國銀行為例,它于2006年7月5日上市,那麼自上市以來的凈利潤況如何呢?2006年428億元,2007年562億元,2008年644億元,2009年808.19億元,2010年1044.18億元,2011年1242.76億元,2012年1396.56億元,2013年1569.11億元,2014年1695.95億元,2015年1708.45億元,2016年1645.78億元,2017年1724.07億元,2018年1800.86億元,2019年1874.05億元,2020年1928.7億元,2021年2165.59億元,2022年2274.39億元。從這17年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銀行的凈利潤一直在增長。這是否意味著這是一個績優秀且穩定的學生,從小升初到中考一直都在取得好績?現在這個績優異的學生進了像衡水中學這樣的重點高中,那麼他考取北大、清華,換句話說,凈利潤繼續增長的可能是不是很大?此外,據公司2022年年報,每未分配利潤高達3.5531元,這顯示了公司未來持續分紅的實力和底氣。雖然投資者對于過去和現在一直高分紅的銀行未來是否會繼續分紅提出了質疑,但是對于那些市盈率高達幾百倍、上市十多年從不分紅,或者僅僅偶爾象征分紅且息率極低的所謂題材、概念卻從不擔心,這是非常奇怪的。這就像是擔心那些一直績優異的好學生在未來的考試中會不會失去狀態,而對那些從來考試不及格的學生抱有幻想,希他們能夠超水平發揮一樣荒謬可笑。然而,在現實的市中,一直高分紅的銀行有最低的市盈率,而從不分紅的鐵公卻擁有極高的市盈率。什麼是市盈率?不就是投資者對于資產的好惡程度嗎?因為市盈率等于市價除以盈利,市盈率高意味著投資者愿意以較高的價格購買盈利較低的資產,而市盈率低則意味著投資者只愿意以較低的價格購買那些盈利較高的資產。而盈利又是分紅的基礎,換句話說,投資者愿意以較高的價格購買那些分紅水平較低的資產,而只愿意以較低的價格購買那些分紅水平較高的資產。正如刀郎所說:“羅剎國里常顛倒”,在我看來,市中的顛倒程度比羅剎國還要嚴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