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向我咨詢,在市場反彈的大背景下,為什麼大金融板塊如此強勢?未來銀行板塊還能否繼續上漲?據Choice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3日,銀行指數自11月以來上漲超過15%,而上證指數僅上漲9.78%。銀行指數還進申萬行業指數漲幅排名前十,這種強勢表現已經多年未見。

在探討這個話題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銀行板塊上漲的邏輯是什麼。首先,房地產板塊到利好消息的持續影響。自11月以來,已有多項房地產政策陸續出臺,緩解了房地產公司的融資力,并推了保樓的加速落地。一旦地產行業復蘇,銀行的壞賬力將減,整個銀行板塊的估值將得到提振。其次,防疫政策的優化調整和放寬的聲音越來越多。在信心逐漸恢復的況下,預計明年經濟將有很大可能實現溫和復蘇,銀行將充分益于這一經濟上行和寬松的信用周期。

實際上,以上兩個邏輯就是今年以來銀行的核心矛盾——疫和地產。明年名義GDP增速回升,將進一步凸顯銀行板塊的配置價值。此外,高層提出要“探索建立有中國特的估值系”。國企央企和大金融將是估值重塑的主要益者,這本質上是要對中國優勢資產進行重新估值。數據顯示,截至12月13日,銀行指數的市凈率為0.49倍,于近3年來的10.91%分位點。盡管近期有所回暖,但銀行仍然于“破凈”狀態,42家上市銀行中有38家的市凈率小于1,破凈率達到了90%。在多方面共同努力下,銀行的估值修復空間正在打開,從歷史低位逐步回升至合理區間將為趨勢。這三大邏輯的共振推了銀行板塊的強勢反彈。

那麼,未來銀行板塊是否還能繼續上漲呢?從以上三大邏輯來看,沒有一項發生了改變。在我看來,隨著市場對經濟復蘇前景更加樂觀,銀行板塊的基本面穩健,估值仍然較低,有東和高管的增持利好形共振,板塊的行遠未結束,估值也尚未達到所謂的合理水平。當前公募基金和外資對銀行的持倉比例相對較低,特別是份制銀行的持倉占比于歷史極低水平,因此反彈空間可能更大。此外,據安信證券的研究發現,去年1月份持有銀行的基金基本上都取得了顯著的相對收益,在絕大多數況下都取得了絕對收益。

2023年,銀行的主要投資主線預計將是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重估。就公司而言,之前因地產下行或對經濟預期悲觀而出現大幅下跌的銀行將更加彈明顯。在價值投資的原則下,選擇銀行應考慮四個方面的因素:管理層、護城河、長和估值。愿你從今往后,耳畔是阜盛煙火,心上有星河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