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推中國綠金融發展:案例與展(2023)》報告指出,在過去三年里,參與服務綠金融的科技類市場主規模大幅增加,并且提供的產品覆蓋的領域也進一步擴大。金融科技賦能綠金融仍然有巨大的發展空間,與潛在需求相比。據研究項目組的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開始,活躍在中國綠金融領域的科技公司從59家增加到102家,幾乎增加了一倍。市場主主要包括環境信息大數據提供商、以服務綠金融為重點業務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機構下屬的科技子公司以及互聯網科技公司。市場逐步從以中小型公司為主轉向了大型科技企業積極布局的趨勢,包括騰訊、百度、網商、微眾、華為云、阿里云、商湯科技、科大訊飛等。北京和上海仍然是市場主的主要聚集地,而深圳、杭州以及一些中西部城市如武漢、西安等的集聚效益逐步顯現。深圳在綠金融領域的發展迅速,涌現了許多優秀的企業和創新產品。

金融科技賦能的領域從綠信貸、綠基金、綠能源市場、綠債券等逐步擴大到綠保險、綠信托、綠租賃、環境權益易、碳金融等領域,并且綠信貸、綠保險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到2022年,國多家銀行已經開發并上線了綠金融系統,將綠智能識別與認定納銀行的授信流程,進一步釋放了金融科技在綠信貸領域的作用。此外,金融科技在綠保險領域的應用也進一步拓展。例如,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方面,金融科技企業結合了自監測傳設備、聯網和遙等,發展出一系列環境風險監控和預警機制,提升了綠保險的監管和風險控制能力。

報告指出,國的金融科技企業積極推進智能技的應用,將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技應用于綠的數據收集、分析和評估,進一步提高了綠企業的市場認可度和競爭力。在農業遙識別授信領域,2022年已經有多家大型銀行和金融科技企業合作開發了農業遙信貸模型,進一步擴大了農業信貸的評估基礎,加速推了普惠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在碳排放核算領域,國的金融科技已經在支持碳核算平臺建設上進行了探索,并且已經形了一些落地應用,主流平臺包括騰訊碳引擎、恒生電子地方碳賬戶等。盡管各個平臺的經營模式有所不同且仍于起步階段,但整來看,中國的碳排放核算正朝著更加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報告認為,國外對可持續金融發展形了一系列新的共識,轉型金融、可持續信息披以及碳金融等領域越來越到關注。中國的綠金融發展將更加聚焦于雙碳目標,轉型金融、綠普惠和企業低碳轉型將是中國可持續金融的重要發展方向,同時也是金融科技大有作為的領域。今年的報告中,新選的案例包括“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轉型金融過程管理工”、“臺州‘微綠達’普惠綠金融應用場景”和“中國華電低碳數智化管理平臺”。來看,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的轉型金融過程管理工規范了實企業低碳轉型的流程、標準和信息披。臺州“微綠達”普惠綠金融應用場景來自中國人民銀行臺州分行,幫助擴大了“綠”金融的包容。中國華電低碳數智化管理平臺運用區塊鏈和其他智能技,加強了企業的低碳轉型和碳資產管理。這些案例為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方積累了重要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