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日前提出了新時代的“六地”目標定位,其中將遼寧打造為國家重大戰略支撐地作為首要目標。這一目標不僅延續了貫徹落實新時代推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神的要求,也展示了遼寧在全面振興方面的行和責任。

遼寧自稱為“戰略支撐地”,但是否有資格呢?我們可以從實力來看支撐能力。在新中國工業史上,遼寧誕生了1000多個“第一”,包括第一爐鋼水、第一架艦載機、第一艘航母、第一臺工業“母機”等。在東北地區乃至全國范圍,遼寧擁有完整的工業門類系,產業優勢占據了近80%。遼寧以航空裝備、艦船等為代表的國防科技工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在大型冶金裝備、石化裝備、電力裝備等方面也于國領先地位。此外,遼寧在數控機床、機人等通用裝備領域也有重要的地位。這些都是遼寧支撐能力的現。

支撐能力的背后是資源優勢。遼寧擁有富的礦產資源和科教資源等“底盤”優勢,無論是總量還是人均擁有量都令人羨慕。例如,鞍鋼集團擁有鐵礦石資源儲量達到140億噸,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超大型鋼鐵企業。此外,遼寧還擁有一批大院大所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等集型科研力量,這些都增加了遼寧的“分量”。

然而,遼寧是否能持續發展呢?我們不能僅僅依賴過去的輝煌,更要展示新的擔當和作為。近年來,遼寧相繼推出了一批新的大國重,多項首臺(套)產品實現了創新應用,關鍵核心部件產業化能力也取得了進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遼寧的裝備多于產業鏈的“利潤微薄”端。很多裝備企業一年下來,盈利能力和水平都不及預期。那麼,在保障國家產業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如何實現高附加值、高利潤水平的較強競爭力呢?這需要有戰略擔當,不能只是“等風來”,還需要依靠自己的創造力。遼寧的答案是從制造邁向“智造”,聚焦國家需求,深耕遼寧。我們不能一直徘徊和虧損,而是要有盈利模式。遼寧擁有眾多的科技存量和與中央合作的深厚淵源,為什麼不能將高技轉化為生產力呢?僅以金屬新材料為例,就能開掘出萬億元市場。另外,遼寧最新崛起的儲能產業,就是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礎上開辟的新領域。實現全面振興,我們期待越來越多的科技果能夠從“書架”上走下來,轉化為市場上的實際產品。讓戰略新興產業和戰略支撐并肩前進,互為給養,遼寧將為國家重大戰略支撐地,為一個既可持續又備國際競爭力的“厚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