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消費問題已為全國關注的焦點,然而,拉經濟的老馬卻一直快不起來,幾乎被鞭子死。如今,又要開始推行各種形式的下鄉政策,例如汽車下鄉、家電下鄉、充電樁下鄉,甚至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也要下鄉。似乎鄉下人都有錢,這種說法雖然有些夸張,但不可否認,勤儉持家的老百姓和老農民們手里確實可能有一些積蓄。就拿我父母來說,今年他們都已經59歲了,一輩子都在打工和種地,如今手里有三萬多的存款。你可能會問,他們為什麼一輩子才存下這點錢?因為他們供我和弟弟上大學,還給弟弟買房結婚。對于老農民來說,這個績已經算不錯了。如今他們年紀大了,干不了,我父親的膝蓋因為長年勞累而損壞,走路都費勁。前段時間,我母親在城里的一個樓盤找到了一份掃地工作,一天50塊錢,但現在也不去了。因為城市里查違規使用電車,還查駕駛證,騎電車還算穩定,但騎兩車就不太穩當,所以也就不去了。然而,他們還需要繼續生活下去。我父親養了六只羊,我母親去軋花廠撿棉花,一天賺30塊錢。這就是很多農村老百姓的現狀。

也許你會說,你為什麼不給你父母多一些錢?我確實給了,每個月給他們一千塊錢,但我也沒有更多的能力,我自己還有孩子要養,還有房貸要還,我的月收也只有五千多塊,力也不小。此外,我父母還種了十幾畝地,一年能有些許收。對于他們來說,一年下來其實花不了多錢,一天20塊錢的生活費已經足夠,基本上不買服,更別說買家電了。

現在推行的消費下鄉與十年前推行的消費下鄉完全不同。十年甚至二十年前,農村還充滿活力,那時的50后、60后們是農村的主力軍。他們當時充滿朝氣,能掙到錢就舍得花。我記得2003年,我家買了第一臺彩電視機,2006年蓋了新房。2008年,我弟弟上了高中,接著我和他相繼上了大學,父母的錢基本上都被我們花了。家里除了買了個電車,再沒有增添過其他大件。幾年前,我父親還有蓋新房的想法,但現在似乎也失去了力。

再來看看年輕人,以我的同學為例,我們村和我同班的有11個人,而現在只有2個人還生活在農村,其他人要麼去了大城市,要麼像我一樣在縣城定居。如今的農村,很多房子無人居住,一些街道長滿了雜草,一些院落也變得破敗不堪,與十年二十年前的農村無法相比。現在想要依靠農村來拉消費,實在是非常困難。

按照我父母的說法,他們存下的三萬多塊錢是用于應急的,只有遇到大事的時候才會用。在農村,即使是九十多歲的老人,他們可能都有一些積蓄。舉個例子,我的爺爺去年臘月二十五去世了,因為疫原因,沒有過年關。他去世時手里還有一萬多塊錢的存款,辦完喪事后,我父親和他的兄弟們每個人只出了幾千塊錢。這就是農村的現狀,絕大多數人都年紀大了,收越來越不穩定,也越來越虛弱。他們手里的存款不是用來買汽車、買家電的,正如老百姓所說的“棺材板錢”。

所以,我呼吁那些專家們不要離老百姓的實際況談論存款問題。存款的原因是因為老百姓沒有穩定的收,沒有安全。如果不解決收問題,僅僅發放消費券,恐怕消費這輛馬車還是跑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