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紅火的貴州,突然雷一顆。4月12日,貴州方發布了一篇名為《化債工作推進異常艱難,靠自能力已無化債方法》的文章。貴州當前深陷債務危機,已無力化解。貴州省以61%的負債率排名第二位,貴州呼救,不是裝窮,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報道貴州的財政危機,事出有因,有一定歷史積累。

貴州獨山縣,2個億建了天下第一水司樓,最后為最昂貴的爛尾樓,獨山縣全縣每年財政收不足十億,卻在2018年就欠下近400億的債務。2022年貴州遵義,城市最大的融資平臺,遵義最大的城投平臺宣布貸款重組,把一筆156億的債務展期20年,不僅利率大幅降低,而且前十年只付利息不還本金,后十年再分期還本金。貴州的負債高,一方面和當地財政收有關,更重要的是當地不能量為出,大量舉債,上大項目,來“大手筆”有關。

貴州的債務危機,其實各地不同程度都存在,貴州只是第一個站在懸崖邊呼救的地方,如果中央出援手,呼救的就不是只有貴州一家。有很多地方財政困難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公車司機5個月不發工資,導致公停運,道路監控系統因為沒有支付電費而不工作,還有就是大量公務人員工資不能按時發放,如此等等,這些都讓我們看到很多地方無米下鍋的窘境。

財政危機的原因并不是地賣不出去,過去疫期間支花費太多,而是過去很多地方大量舉債,“大手筆”搞形象工程。這種況既有員需要,又有民意要求。在很多地方,員需要政績工程樹立形象,而許多老百姓也希自己的城市更漂亮:修地鐵、建高架、城市亮化化。于是,在各地紛紛開展大搞形象工程。然而,這種行為在很多地方都是一個隨便播一粒種子就能長的“暗黑之地”。

很多人對城市債務問題的嚴重有所認識,但這種謹慎觀點往往被視為“思想保守”、“膽小怕事”、“窩囊領導”。其實很早以前就有專家學者提醒小心各個地方債務問題以及地方債務問題,但這些聲音太過微小,沒有引起社會的足夠關注。沒有人意識到,舉債過多的政府也會破產。

很多地方之所以只對舉債不以為然,就是因為相信中央會在危機時候出手相救,替地方。然而,結果卻造了誰舉債,誰占便宜的局面。面對貴州等地財政危機,中央已經并沒有馬上救援,而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抱”,地方窟窿中央填,最后的結果就是地方窟窿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財政危機況下,很多地方才意識到需要過日子,開始兵簡政。如果沒有站在懸崖邊上,他們敢有如此“壯士斷腕”的勇氣嗎?貴州財政危機,面對貴州站在懸崖邊上的呼救,我們還是需要冷靜理地思考。首先,不能做不好的示范。其次,讓貴州自己進行反思和改革。最后,也要讓我們社會大眾都清醒一下,盲目舉債的后果會是什麼。

一路狂奔,盡頭就是如今的貴州財務危機。各地百姓不能為大搞形象工程拍手好,這實際上是挖坑讓大家一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