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在整經濟復蘇、消費回暖的背景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居民急需周轉資金的心理,采用各種手段騙取資金。這些手段包括信用卡代辦、提額、降息、套現等,以及貸款中介灰產、反催收“聯盟”等。消費者應該高度警惕這些詐騙行為。

據“銀數觀卡”的統計,從2023年初至今,與信用卡相關的風險案例包括信用卡代辦及提額騙局、盜取積分、APP代還、POS機及二維碼套現等。這些案例為從業人員提供了參考,也為社會公眾敲響了警鐘。

在信用卡代辦騙局中,一些不法分子打著有渠道、和銀行合作的噱頭,以快速下卡、提高額度等說辭導消費者進陷阱。這反映了信用卡申辦仍存在較大市場需求,同時也展現了假冒工作人員、平臺客服等手段對于申請者來說較難分辨。

一個案例是陳先生被騙了7萬余元。陳先生接到一通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某銀行的信用卡客服,可以代辦信用卡。為了騙取陳先生的信任,對方將陳先生的個人份信息及信用卡申請額度通過手機短信發送給他。然后,對方告知陳先生需要繳納“質押金”才能提現。陳先生按照要求轉賬了2萬余元,但仍然無法提現。對方又要求陳先生支付5萬元的解凍金才能繼續提現。最終,陳先生才意識到自己被騙。

在信用卡提額騙局中,不法分子以多種形式騙取害者資金。常見手段包括虛假的擔保賬戶、不明網站鏈接、暗中綁定APP等。一個案例是李士被騙了近萬元。李士被拉進一個微信群,群有一個企業公眾號聲稱可以提高信用卡額度。李士添加了對方好友,并且對方告知需要一張“擔保”卡來提升信用卡額度。李士提供了自己的銀行卡信息,并且報給了對方手機驗證碼。結果,的錢被轉走了近萬元。

除了代辦和提額,一些不法分子還通過冒充銀行工作人員的方式盜取消費者的信用卡積分兌換獎品,并從中獲利。消費者應該多關注手機、寬帶、信用卡等容易產生積分的虛擬賬戶財產安全,避免損失。

在APP代還灰產方面,一些人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為持卡人提供非法套現、代還服務。這增加了持卡人的刷卡本和資金風險,還可能導致持卡人承擔法律風險。一個案例是一個技團隊通過開發多款APP,進行虛假易,從中套現或展期客戶的信用卡賬單。警方出百余名警力,抓獲了20名嫌疑人。

此外,POS機及二維碼套現也是一種常見的詐騙手段。雖然監管已止POS機套現行為,但仍有人在社平臺上宣稱提供刷卡消費提現服務。同時,利用低本的二維碼套現也為新的替代手段。消費者應該警惕這些風險。

最后,今年以來,“反催收聯盟”再次活躍起來。他們利用免息、分期等,以中介費用、法律風險和個人私泄為代價,向消費者提供反催收服務。消費者應該明白這些風險,并謹慎選擇是否參與。

總之,消費者應該保持高度警惕,避免為信用卡詐騙的害者。同時,也應該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不隨意泄個人銀行卡等敏信息。銀行和監管機構也應該加強監管,打擊這些不法行為,保護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