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常常夸贊西方房產產權的強大,但實際上,他們并沒有真正理解這個規律。從較早的時間線來看,在二戰之前,西方國家的大部分人并沒有擁有自己的房子,而是依靠租房居住。為了方便管理,一些國家還實行了租房管制。即使在所謂人口眾多的國,上世紀僅有不到一半的人擁有自己的房子。直到二戰之后,人們才開始大量擁有自己的房產。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事實上,思考一下就能明白。在二戰期間,國作為旁觀者從旁觀,通過不斷輸出各種戰爭資和武,迅速積累了大量財富,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有了財富后,國開始通過建立各種金融工,在全球范圍繼續賺錢。同時,國人也開始在全球范圍從事生意,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人們的收水平。而一旦人們有了足夠的財富,他們就會購買房產,因為無論一個人平時花多錢,都不能與購買一套大房子所需的資金相比。

到了2008年,大約70%的國人擁有了自己的房產。然而,這些人購買房產的資金基本上都是通過從銀行借貸獲得的。而這兩個借貸公司的資金又是從何而來呢?實際上,這些錢都是通過印鈔幣產生的。由于國憑借各種金融工,擁有無限印鈔的能力,因此可以將這些錢借給普通老百姓。因此,國的房價也飆升到了令人驚人的水平。當然,這也帶來了一些好,例如消費水平的提高以及經濟的活躍,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才出現了“消費下滲”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