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國之間的競爭不僅存在于國與國之間,還現在各個優秀企業之間的競爭中。國對華為的制裁讓蘋果公司雖然到了一些好,但也憂心忡忡。盡管中國一直秉持公平開放的原則,蘋果的首席執行姆·庫克仍然擔心有一天中國會采取對等反制措施。因此,為了減對中國制造業的依賴,蘋果在過去幾年加快了將產業鏈從中國轉移的步伐,并開始將目投向東南亞市場,這個地區擁有大量廉價勞力。蘋果認為,這樣做既可以防止到中國的限制,又可以降低人工本、提高利潤,一舉兩得。

在蘋果轉移產能的過程中,它迅速將數十家中國供應商從供應鏈中剔除,例如歐菲,這家公司在被蘋果突然拋棄后,利潤率在一個月下降了90%,一度陷生存危機。與此同時,蘋果還邀請了富士康和緯創等多家“用工廠”在印度市場投資建廠。為了贏得蘋果公司的青睞,富士康對于在印度建廠一事表現得非常積極,計劃在2026年之前將約3,000億的產能從中國轉移到印度,并將當地的員工規模擴大到超過7萬人。

然而,富士康沒想到的是,它對印度的投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一方面,雖然印度擁有充足的廉價勞力,但當地員工的素質普遍較低,基礎設施如水電和供應鏈也不完善,導致富士康的產能和良率大幅降低。另一方面,盡管印度高舉“招商”大旗,但實際上更傾向于將補給擁有大量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巨頭如和英特爾,而不是像富士康這樣沒有太多技附加值的代工企業,認為只有這些企業才能推印度本土芯片產業的發展。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富士康與印度塔塔集團合資的半導項目一直未能獲得批準。

近幾年來,富士康的境并不樂觀。眾所周知,幾乎所有的iPhone訂單過去都由富士康代工,但如今蘋果引了立訊和和碩科技,將原本屬于富士康的約27%的訂單份額分走,使得這三家代工廠商共同競爭。更讓富士康的郭臺銘到心碎的是,由于華為Mate60系列的沖擊,蘋果寄予厚的iPhone15系列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突然預冷,并頻繁出現品控問題,如刮痕、掉漆和攝像頭有灰塵等。這導致蘋果損失了數十億元的市值。面對用戶對“印度制造”的強烈批評,一向自傲的蘋果這次也無法再保持沉默。為了擺責任,庫克突然發聲,稱在中國市場銷售的iPhone15機型并不是在印度工廠生產的,而是100%由中國工廠生產。這一消息讓富士康為了輿論的焦點,網友們甚至戲稱它為“背鍋俠”。

盡管在近些年跟隨蘋果轉移產能,但富士康在中國市場依然是規模最大的代工廠商。而且,大家都知道今年的iPhone15系列大部分是在印度生產的,富士康在印度投資的工廠也已經開始運營,部分印度制造的iPhone15手機的首發日期幾乎與國生產的產品同步。因此,可以推測首批出現品控問題的iPhone15很可能是來自印度市場。此外,iPhone手機在中國生產多年,幾乎沒有出現過低級的質量問題。富士康追隨蘋果轉移產能赴印度的舉,如今變了一個笑話,這就是輕視中國市場的代價。

客觀地說,富士康現在很難回頭,這不僅是因為它曾經的傲慢惹怒了中國人民,更是因為比亞迪、立訊等公司正在加速崛起,推中國制造業向高端發展。富士康最終為了“棄子”,只能說這是它自食其果。對此,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