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時間過去了,菜鳥網絡終于迎來了它的首次分拆上市。作為阿里旗下的流子公司,菜鳥網絡在港所遞了上市招書。雖然在過去的三年中虧損了71億,但在即將上市的第二季度,菜鳥功扭虧為盈。這一切是否意味著菜鳥已經翻凰涅槃了呢?

菜鳥網絡立于十年前,它的創始人沈國軍與馬云在飛機上相識,兩人一拍即合,共同創辦了菜鳥網絡。菜鳥的發展始終依靠著阿里旗下的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因此一開始就擁有了強大的資源優勢。如今,菜鳥擁有超過17萬個驛站,每天理著8000萬個包裹,年理量高達292億個。

然而,事實上,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創始人沈國軍的發家史。今年三月以來,阿里部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張勇退居幕后,并計劃將旗下的所有分拆業務均上市,菜鳥為了其中的第一個。從這個意義上講,菜鳥即將和阿里告別,走向獨立上市的道路。

然而,菜鳥的崛起實際上是依靠著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的支持,而且在過去的三年中一直虧損。因此,我們可以說,菜鳥并非是完全離阿里的懷抱,而是在尋求更快的圈錢方式,以避免為阿里的累贅。

據財報顯示,菜鳥的財年起始點與地不同,為每年的3月31日至次年3月31日。在2021-2023財年中,菜鳥累計虧損高達71.02億。這給我們的啟示是流行業是一門薄利多銷的生意,其利潤空間相當有限。菜鳥每年的營業收持續增長,到2023財年已經達到了778億,但利只有10.5%,凈虧損達到了負28億。只有通過擴大規模、占領更多市場份額,流企業才有可能維持生存。

然而,今年第二季度菜鳥的表現給人們帶來了一些希。在降三費開支的基礎上,菜鳥的凈利潤為2.88億,凈利潤率為1.2%。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但我們需要看到的是,菜鳥每年理的包裹超過292億個,其中國際包裹達到15億個。換算下來,菜鳥每個包裹掙不到4分錢,這是一個微薄的利潤。因此,菜鳥能否保持盈利還是一個未知數。

從招書中我們還發現,菜鳥的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來自阿里,而且阿里也是菜鳥最大的東。這表明菜鳥是一家非常依賴大東的企業。換句話說,菜鳥的功與否取決于阿里的支持和資源。然而,在即將上市的同時,菜鳥也面臨著來自其他流競爭對手的挑戰,它需要尋找獨立發展的道路。

流業一直是一個講究規模的行業。馬云曾表示阿里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因為他們沒有這個能力。如今看來,馬云實現了菜鳥的全球布局,而菜鳥的業務卻不僅僅是送快遞,而是整個流產業鏈的布局。菜鳥的業務已經擴展至國際市場,擁有了全球的流網絡。

菜鳥的發展離不開沈國軍的貢獻。沈國軍是地產巨頭,他在菜鳥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沈國軍在1998年立了浙江銀泰百貨,隨后發展為一家連鎖百貨商場。2013年,沈國軍與馬云聯手立了菜鳥網絡,并通過收購流公司的份,使菜鳥為了阿里的一員。在菜鳥的招書中,馬云和沈國軍已經退居幕后,不再直接參與菜鳥的管理。現在,菜鳥即將上市,我們期待它能夠繼續保持功。

菜鳥的上市招書注定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故事,它的業務已經走出了國門,在國際市場上也占據了一席之地。菜鳥的上市標志著它的崛起與發展,也為投資人帶來了新的機會。然而,菜鳥面臨著許多挑戰,如何實現持續的盈利,如何擺對阿里的依賴,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無論如何,菜鳥的故事將繼續被關注著。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這只菜鳥是否能夠在流領域飛向更遠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