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經濟學家,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近日對茅臺酒漲價一事發表了看法。他指出,茅臺最近宣布出廠價漲20%,但需要注意的是,與茅臺競爭的許多品牌實際上都出現了價格倒掛的況,即市場價低于指導價,而茅臺則是有的指導價低于實際市場價格的況。

有人表示,只要房價、食品、學費、醫療、汽油等不漲價,即使茅臺漲百分之二十也無所謂。茅臺酒的出廠價在23年前只有218元,現在漲到1163元。整個白酒市場總上正于收狀態,主要原因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喝啤酒和紅酒。在這個市場萎的背景下,經濟學規律表明需求和市場關注度會更多地集中在頭部品牌上。

有人認為,茅臺酒的價值在于品牌、價格和瓶子,而酒本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事實上,如果將茅臺酒倒礦泉水瓶中,超過95%的人可能認為這酒不好喝,甚至分辨不出茅臺的味道。過去,人們可能每年有30次宴會需要喝酒,現在次數減了,不僅是宴會的人數減了,整個社場合的次數也從30次或40次減到了20次或10次。因此,每一次的品質都變得更加重要,人們寧愿多花點錢購買品牌效應明顯的頭部白酒。

還有人認為,茅臺酒上寄生的"寄生蟲"太多了。茅臺酒是一種消費品,而不是房子或藥品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價格能夠市場化,那麼這些"寄生蟲"就不存在了。此外,市場上有一種共識,當價格上漲時,高價格表示高價值,意味著品牌的社會地位提高。實際上,在其他市場上也出現了這一現象,比如傳統燃油車市場需求集中在中高端,而普通車銷量不增,價格也難以維持。

茅臺漲價的現象說明了反腐敗工作任重道遠,沒有人真心厭惡腐敗。李稻葵指出,當整需求相對萎時,需求將不比例地向高端市場轉移,而高端需求可能仍在增長,從而推價格上漲。另外,也有人表示,茅臺、五糧等白酒對于一般人來說是購買不起的,因此漲價也是針對那些不購買的人,并不會對他們產生實質影響。

在茅臺酒的出廠價1163元的基礎上,經過資本壟斷市場行為,零售價格竟然超過了出廠價的一倍以上。有人向李教授請教,據經濟市場規律,解釋一下這個行為是什麼行為。有人回答說,有幾個喝茅臺酒的人是自己購買的,有人會購買出口的茅臺酒嗎?茅臺每年的出口額又是多?茅臺酒還有民眾嗎?普通老百姓能消費得起嗎?反正一般人不會購買,即使漲200倍又有何關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