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本市場中,有一個做"price in"。這個概念指的是價已經充分反映了公司和所在行業的所有現狀和預期。"price in"可以包括所有好消息(好預期),也可以包括所有壞消息(壞預期)。當一支票的所有好消息都已經被"price in"時,價就會見頂。我們可以以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為例,盡管它們的利潤持續高速增長,但價仍然持續下跌。這是因為價在400多時已經充分反映了這些好消息,而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業績增長并未超出市場預期,甚至低于預期,這導致價持續下跌。

然而,在今年市場上表現不佳的一些銀行,比如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和浦發銀行,其業績差大家有目共睹。然而,這些銀行卻出人意料地上漲。與此相反,招商銀行的業績增長表現較好,但卻連續兩年下跌。這是因為市場早已預期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和浦發銀行的業績較差,價因此多年來一直下跌,直到達到"price in"的程度。然而,后來發現盡管這三家銀行的業績不佳,但它們的業績可能已經到了谷底,未來一旦息差有所反轉,業績會逐漸好轉,因此價開始緩慢上漲。而招商銀行作為銀行中的優等生,當年市場按照年化15%的增長預期給予了高估值。然而,在接下來的兩年里,市場發現招商銀行可能無法實現預期的增長,價開始持續下跌。但當價下跌到一定程度,所有壞消息都已經被"price in"時,市場發現現實與預期相比并沒有那麼糟糕,價自然開始上漲。

因此,理解和應用"price in"的概念對于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只有在充分考慮了所有現狀和預期后,才能更準確地評估票的價值和未來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