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最忌諱躺平,老字號也不例外。近日,55個品牌,包括重慶冠生園、上海老半齋、天津稻香村等,被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迅速登上熱搜。商務部的通知稱,這些品牌大多經營不善,甚至已經破產、注銷、倒閉,或者喪失老字號注冊商標所有權、使用權。同時,另外73個經營不佳、業績下的品牌被限時6個月整改。雖然調整思路很務實,主要從經營角度出發,但輿論卻非常苛刻。

有網友直言,部分老字號“又貴又難吃”、“早該摘牌了”,表達了對這些品牌的不滿。老字號本應是一個金招牌。它代表著世代傳承的技藝、品質和聲譽,同時也是城市歷史文化產的重要組部分,有無法估量的品牌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縱使互聯網風起云涌,燒錢大戰此起彼伏,消費者仍然容易給予老字號更多的寬容和偏,并將其與保護聯系在一起。然而,“被偏”并不意味著沒有挑戰。一些老字號暴出的問題層出不窮,店大欺客、價格貴、服務差、名過其實等印象開始固化,一言不合就“倚老賣老”。老字號不能有虛名。

天津狗不理曾經為一個反面教材。在2020年,因為被網友指責“難吃又貴”,天津狗不理王府井店報警并要求博主公開道歉,引發了輿論的反彈。在無數消費者的吐槽和調侃中,老字號的發展警報早已亮紅燈。“中華老字號的‘榮譽’不是一勞永逸的,更不能躺在功勞簿上‘擺資歷’‘吃老本’。”今年初,《中華老字號示范創建管理辦法》出臺,其中“有進有出”的態管理機制就是亮點之一。商務部在解讀這一亮點時,直言不諱地指出了老字號的“品牌陷阱”。

老字號的好壞與老百姓的認可度和滿意度息息相關,市場的接程度是主要的評判標準。兩個月前,茅臺一手“酒加咖啡”的界聯名在全網引,展示了老字號擁抱年輕市場的無限可能。老字號可以通過玩轉元宇宙、打造新的IP、掀起國,推出適應時代的低糖、減脂產品等方式積極適應變革。最近一段時間,老字號積極擁抱變革的例子也不。正如商務部所評價的那樣,“這次復核‘有進有出’,不是為了淘汰老字號,而是為了推中華老字號順應市場機制、持續健康發展”。老字號的“老”并不是指時間的流逝,也不是“倚老賣老”,而是指經久不衰的品質和招牌環背后的更多責任和更多付出,是對更多創新的期。通過制度來推老字號創新發展,避免老字號“躺平”,才能更好地促進市場良發展。要知道,越是老字號,越需要警惕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