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振興老字號的過程中,商務部等5個部門發布了《商務部等5部門關于公布中華老字號復核結果的通知》,宣布將長期經營不善的55個品牌移出中華老字號名錄,并要求經營不佳的73個品牌在6個月進行整改。這一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知名老字號如北京雪花、天津稻香村、重慶冠生園等也不再列中華老字號名錄。這一事件再次引發了對老字號保護和振興的思考。

從網友的評論中可以看出,對于被摘牌的老字號,一些人表示“早該摘牌了,又貴又難吃”,顯示了對這些品牌長期以來的負面印象。但在這次摘牌事件中,我們也看到了對老字號的寄托和憾。這其中涌現的各種聲音,折出了老字號在公眾心目中的矛盾印象。

商務部等5個部門的這一決定被認為是對“德不配位”的老字號的有力打擊,也被視為對商業文化產的一次“凈化”。自2006年商務部啟“振興老字號工程”以來,這一態監管的機制有助于保持中華老字號名錄的高含金量,對那些長期經營不善、品質不佳的老字號進行剔除,有助于保護老字號的商業價值和歷史文化底蘊。然而,這也是對更多老字號提出的一種挑戰和鞭策。

為中華老字號并不意味著有了方的認證就可以長久無憂。老字號需要主適應市場的變化,不僅要保持傳統的文化底蘊,還要跟時代的步伐,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在消費者心目中,老字號的“老”更應該是老百姓的“老”。這意味著老字號需要更加近民生,關注消費者的需求,提供高質量、有創新的產品和服務。而被網友形容為“披著老字號的狼”的牌企業,正是因為忽略了對品牌聲譽的維護,傷害了消費者的信任,導致了品牌的口碑崩塌。北京稻香村因為其在產品方面的創新,吸納了公眾對減糖、輕量、多樣化、可郵購等需求的建議,因而在這次的“摘牌”事件中幸免于難。這引發了對于老字號在經營中是否應該更加注重創新和適應市場的深刻思考。

“德不配位”的老字號被摘牌,對整個老字號行業而言,是一次自我凈化的過程。在新時代,老字號不能“倚老賣老”,應該直面挑戰,主求變。如果老字號能夠在品質、創新和社會責任方面取得平衡,它們就有可能在市場中煥發新的生機,實現真正的振興。這也讓我們思考,對于老字號而言,真正的“長生不老”可能不僅僅是年代的問題,更是一種不斷創新和適應的經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