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金融改革開放,提出要堅定深化金融改革,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機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并積極穩妥推金融業對外開放。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穩步擴大金融開放,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新的局面。

金融改革在有序推進中,金融系不斷完善。貨幣政策在總量調節和結構調節方面的雙重功能持續增強,有效促進了穩增長、穩價、穩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金融普惠共效顯著,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和滿意度明顯提高。同時,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得到健全,中小銀行和農信社改革不斷深化,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取得了重大進展。資本市場改革全面深化,多層次市場系得到了健全,新三板和科創板相繼推出,北所設立。票發行注冊制全面實施,使得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邁向縱深。同時,金融監管系也不斷健全,監管質效得到有效提高。

今年3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其中多項改革涉及金融領域,包括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化地方金融監管制改革、中國證監會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統籌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等。這一系列改革舉措進一步加強了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推了現代金融監管的完善,促進了金融監管的全覆蓋。高水平的金融對外開放取得了新的進展,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雙向開放穩中有進,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服務。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幣境收付規模達到39萬億元,為我國第一大境收付幣種。人民幣在全球貿易融資中的占比達到5.8%,排名上升至第二位。國際清算銀行的調查顯示,近3年來人民幣外匯易在全球市場的份額排名從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在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方面,票、債券、衍生品和外匯市場形了多渠道、多層次的開放格局。滬深港通、基金互認、債券通、滬倫通等互聯互通渠道相繼開通并不斷優化,境外投資者投資境金融市場更加便利。一系列不斷靠前的排名和持續開通的渠道表明,金融對外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

通過不斷的改革開放,我國金融業實現了快速發展,金融治理系和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有力推了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然而,改革開放只是進行時,而不是完時。要進一步做強做大金融業,拓展服務實經濟的廣度和深度,必須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在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改革中,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解決金融領域的深層次問題,提高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同時,還要全面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強化金融法治保障,依法將各類金融活監管,確保不發生系統風險。在金融業對外開放方面,要穩步有序推進,提升金融業的制度型開放水平,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以高水平的開放推高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