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并不僅僅是德國,整個歐洲都面臨著來自帝的滲,如同一個篩子一樣。在過去幾個季度,德國的GDP已經開始倒退,這意味著那幾架馬車已經開始失去了力,特別是投資這輛馬車,它居然開始拖了后。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玻璃行業,它是最典型被能源價格飆升搞殘的行業。并不是說這些企業不努力,而是因為玻璃窯爐一旦停工就會導致玻璃冷卻,這樣價值上億歐元的生產線就會直接報廢,企業也會直接倒閉。可以說,這個產業是最打擊的,無法停工也無法繼續經營,只能以高昂的本繼續生產。而像生產疫苗瓶這種利潤高且壟斷的行業還好,其他類型的制造業則只能慢慢流失客戶,逐漸衰退。

而依靠著俄羅斯的力,功地將德國推上了他的戰車。然而,德國本來手握北溪和強大的工業實力,即使不對抗帝,完全可以在元衰落時躺贏。然而,新的高層領導層一番胡搞之后,德國的支持度竟然上升了,這再次說明了帝在德國的滲有多麼深。如果連德國都如此,那麼其他歐洲國家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然而,話又說回來,盡管工業國面臨很多問題,表現也很糟糕,但是它們的未來籌碼仍然比那些不斷對外債務累積、經濟金融化的國家要好得多。只要工業系還存在,一旦周期到來,它們就能立即恢復生機。因此,工業國家仍然備較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