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長期國債利率飆升,10年期債到期收益率達到4.98%,30年期更是高達5.11%。這一現象引發了廣泛關注,讓人開始考慮是否可以通過購買國長期國債實現“躺平”理財。然而,我們需要明晰其中的風險與機會。

國長期國債的到期收益率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它不僅提供了較高的無風險收益,還包含了抄底債券價格上漲的潛在機會。隨著國通脹創40年來新高,聯儲加息步伐加快,長期國債價格下跌,到期收益率上升。購買這類債券相當于鎖定了高收益,同時獲得了債券價格上漲的期權。如果聯儲降息,債券價格上漲幅度可達25%以上,這種資產配置看起來非常有吸引力。

然而,要從“長期”和“躺平”的角度看待國長期國債,我們需要意識到其中的風險。首先,到期收益率不等于每年能拿到相同比例的利息。購買不同票息的債券將導致不同的年度收益,而票息低的債券折價幅度較大,需等待30年到期還本才能獲得較高利息。票息高的債券雖然每年收益較多,但折價幅度小,因此整到期收益率仍為5%。

其次,國長期國債的投資存在外匯風險,匯率與利率關聯切。如果債價格下跌,利率上升,全球資金可能流國,導致元升值,對于國配置元資產的人來說,匯兌風險會影響其投資回報。此外,流風險也是一個潛在問題,如果突然需要拋售債,而此時聯儲利率或預期較高,可能面臨巨額虧損。

最重要的是通脹風險,國通脹較高,但國通脹幅度相對更大,因此即便投資國長期國債,面對國通脹風險也難以躺平。實際購買力可能逐年下

在資產配置中,沒有絕對的躺平,只有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的資產。穩定高收益資產引發了人們的關注,但未來哪種資產將為新的穩定高收益資產,如何進行理財,仍然充滿不確定。因此,對于理財而言,永遠沒有一勞永逸的躺平,只有不斷適應變化,尋找合適的資產配置,以平衡風險和收益,實現財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