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速正在放緩,預計到2023年,中國的GDP增速將低于5%。這一預測低于去年的預測,并遠低于2010年代末中國的高增長率。然而,西方充斥著關于中國經濟的不當行為的報道,包括房地產市場的金融危機、普遍的債務負擔等。然而,經濟放緩的主要原因實際上是國采取的措施,旨在減緩中國的經濟增長。這些針對中國的政策不僅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而且對全球繁榮構威脅,因此應該被制止。

這些反華政策源于國政策制定者悉的劇本。這個劇本的第一個應用是冷戰期間國對蘇聯實施的技封鎖。國當時將蘇聯視為公開的敵人,旨在阻止蘇聯獲得先進技。第二個應用是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對日本采取的措施。雖然日本是國的盟友,但當時日本企業在半導、消費電子產品和汽車等關鍵領域擊敗了國企業。為了減緩日本經濟增長,國政客限制了對日本的出口,并推日本高估其貨幣。這些措施導致日本經濟陷衰退,并在20世紀90年代初引發了金融泡沫破裂。

從2015年左右開始,國將中國視為威脅而不是貿易伙伴。這種觀點的改變是由于中國經濟的功。當中國宣布“中國制造2025”政策以推中國在先進技領域的發展時,中國的經濟崛起引起了國戰略家的警惕。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與亞洲國家建立新的貿易集團、對中國征收關稅等,以減緩中國的高速增長。

盡管許多人預計喬·拜登上任后會放松對華政策,但實際況相反。拜登不僅維持了特朗普對中國的關稅,還簽署了新的行政命令,限制中國獲得先進的半導國投資。國公司被建議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這一過程被稱為“友好外包”。國的這些措施完全無視世貿組織的原則和程序。

然而,我相信國遏制中國經濟增長的企圖注定會失敗。中國可以通過擴大“一帶一路”倡議等政策,增加對亞洲、非洲和拉丁洲其他地區的出口,并尋找合作伙伴來支持貿易的持續擴大和技進步。與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不同,中國在安全上不依賴國,并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國的遏制政策不僅在原則上是錯誤的,而且在實踐中注定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