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國發布的經濟數據再次超出市場的預期,給市場帶來了一定的震。首先,國第一季度的GDP環比折年率終值為2%,高于預估的1.4%,初值的1.1%以及修正值的1.3%。其次,國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為23.9萬人,低于預估的26.5萬人和前值的26.4萬人。此外,國第一季度的核心PCE價指數環比折年率終值為4.9%,稍低于預估的5.0%和修正值的5.0%。最后,國第一季度的實際個人消費支出季率終值為4.2%,超出預期的3.8%。

這些數據顯示,國目前的經濟表現可能比市場預期的要好。盡管聯儲主席多次表示今年將加息兩次,但市場一直對此持懷疑態度。然而,這次數據的發布增加了聯儲主席發言的可信度,市場對聯儲在今年年底前再次加息的可能上升為50%。

然而,在以上數據中,一季度的數據已經為過去式,并已在最近的銷售和其他數據中得到反映。真正需要關注的是失業救助人數的意外下降。這些數據讓許多人認為,國的衰退可能不會發生,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份國政府債務上限達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國國債總額增長近7000億元,從31.4萬億元增至32.1萬億元。此外,國財政部賬戶TGA余額從200多億元增至近4000億元。據公布的債發行數據,國財政部出售了1620億元的證券,其中1200億元是高利率的短期債券。這意味著國財政部將不得不提高長期利率以獲得長期融資。

與此同時,海外投資者對債的增持并不積極,因為當前元仍于高位。海外投資者擔心增持債所獲得的高利率收是否能夠彌補未來貨幣貶值帶來的損失。這意味著國想要獲得流就必須從國市場取。

此前我們曾提到,國政府要麼從市場取流,要麼聯儲購買債券。事實上,聯儲在6月前兩周暫停了政策,但在端午節前一周再次執行了政策,導致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下降了約260億元。盡管力度相對較弱,但至沒有再度擴表,表明聯儲目前的態度堅定一致。然而,在國就業市場沒有出現明顯惡化況,而核心通脹仍然較高的況下,政策仍然是聯儲的主要政策。然而,這勢必會取市場的流,提高實際利率,對消費和投資不利。

市場預計,國在疫期間積累的超額儲蓄將在9月份消耗殆盡。聯儲主席鮑威爾還表示,量化的基本步伐約為每年1萬億元。然而,高利率和快速表可能會帶來越來越大的危險。盡管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聯儲將為國財政部托底,即印鈔買債,但在此之前需要一個面的理由。

鮑威爾主席表示,就業市場的放緩符合聯儲的預期;無論財政政策如何,維持價穩定是聯儲的職責;預計國通脹率在2023年和2024年不會回到2%的目標水平。這意味著在財政赤字的況下,聯儲有意印鈔來為國政府提供財政支持。

長期高利率勢必會導致經濟下行,這是不容置疑的。在當前的國際格局下,國無法在國家層面上獲得高利率收。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債務貨幣化,即印鈔來結束債務。然而,現在的問題是國需要等待市場流達到一個拐點。即使利率再高,如果不償還債務,都是沒有意義的。

加息對經濟的影響并不是線的,它對經濟的不利影響作用速度較慢,但一旦開始,簡單的降息無法解決問題。目前國國經濟表現強勢,主要是因為國政府仍然保持高支出,而疫期間的超額儲蓄尚未完全消耗。

政府債務危機的演變過程是,高利率傳導至金融領域,然后是企業,最后才是居民。數據顯示,國企業每周破產申請數量已接近202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正如中國有句老話所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要徹底的報銷。國在疫期間大量超發貨幣,導致債務赤字不斷擴大,如何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是不可能的。

隨著國國債發行帶來的流,只要聯儲不再擴表,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將逐步提高實際利率,最終對經濟產生嚴重抑制作用。相反,如果國選擇擴表,類似上世紀70年代的滯脹可能會再次出現。因此,未來的前景可能是衰退或更嚴重的通脹,而決定權掌握在聯儲主席手中。

當前的經濟數據只是噪音,如此高的利率,除非擴表,否則衰退只是遲早的事,只是時間問題。真正的下跌還需要等待一個真實的衰退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