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商業銀行業面臨了持續加息的背景下存款持續流失的問題,這導致了部分資產負債結構不合理的小銀行為了犧牲品。在2020年新冠疫后,國政府大規模對企業和家庭提供現金救助,這導致了商業銀行的存款出現了飛漲,而貸款卻長時間下降和低迷,刺激了商業銀行大規模增加了證券資產的持有比重。與貸款資產相比,銀行持有的風險更高、持有比重更高的證券資產在聯儲大幅持續加息背景下持續浮虧加劇,面臨存款流失。銀行被迫減證券資產規模,持續拋售惡化了部分小銀行的財務狀況,也惡化了儲戶對小銀行的信心,加劇了部分銀行的危機。

從2022年4月開始,國銀行業的存款降幅趨緩,總保持穩定。總而言,國銀行業的危機源仍然是2020年新冠疫后的大規模現金救助擾了銀行系原本平靜的資產負債結構。繼硅谷銀行倒閉后,第一共和銀行為第二大倒閉的銀行,被大通銀行收購,很顯然,國銀行業的危機似乎仍未結束。

國商業銀行危機出現的原因可以從國商業銀行的存款數據變化中看出。過去,國商業銀行的存款一直保持持續穩定增長,但是最近一年卻每個月都在下降。總量的下降導致部分銀行的存款流失更為劇烈,這就是大浪淘沙的結果,必然會有一些資產負債結構不太合理的銀行被沖擊直至倒閉。

觀察2005年以來國商業銀行的存款總額和貸款總額的變化,可以發現,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國商業銀行存貸比顯著上升。這是基于商業銀行監管新規的結果,銀行需要提高資本充足率,降低整的資產負債風險。然而,2020年新冠疫之后,由于國政府的大規模刺激支出,企業和居民得到巨額的補救助,商業銀行的存款劇烈增長,而貸款卻出現了一段時間的減或者停滯增長。這導致銀行存款劇烈增長,存貸比顯著增長。隨后,貸款開始增長,存款開始下降。觀察國貸款數據,每一次經濟危機后相當長一段時間,貸款都會下降或者停滯增長。只有經濟開始復蘇,貸款才會重新開始持續增長。因此,貸款的變為經濟活的最明顯證據。

2022年下半年開始,存款持續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高通脹和消費支出的快速增長,導致存款流失。雖然近一年來國銀行業存款持續流失,但實際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2020年政府大規模補的資金持續消耗。以前存款增長得太多了,現在存款持續流失也就不太奇怪了。

國商業銀行業的整風險來看,目前國商業銀行業總風險依然較低,資產負債率依然穩定。存貸比雖然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顯著上升,但總于低位水平,不僅低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也低于2020年新冠疫之前。目前,國商業銀行的危機更多的是結構危機,即部分資產結構不太合理的銀行,資產結構中債券資產占比太高的銀行風險較高,而債券資產占比不高的銀行承兌能力較強。

觀察國商業銀行存款構來看,大約三分之一的銀行存款存儲在大型銀行,超過10萬億元,而三分之一的銀行存款存儲在小型銀行,約5萬多億元。大型銀行和小型銀行的存款近一年來都在流出,尤其是在3月流失明顯。然而,從4月開始,銀行存款趨于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