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談“雙11”大戰白熱化的高,各種“羊黨”橫行,其中不帶貨主播都在推薦一種“一定要薅的羊”,那便是信用卡分期免息。不電商平臺上、直播間里,各種“花式”推薦分期免息,將分期免息作為商品賣點,主播們通常用重點口播+展示廣告牌的方式強調商品支持分期免息,將分期款項按日折算,“每日僅需×元”來進行推銷。

子上來看,不管是信用卡分期,還是消費金融產品(如小額消費貸)都屬于金融產品的一種,本質上是金融服務。對于部分消費者,尤其是這些產品的意向客戶來說,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選擇。既能提前滿足自己的購需求,又能量為出,化整為零,熨平因購帶來的經濟力。

但既然是金融產品,勢必有其不同于一般消費品的嚴肅和特殊。放眼目前大部分衍生問題,都是因為對這一點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尊重。尤其是各大電商平臺上的營銷行為,往往存在信息披不足、風險提示不到位的況,例如某些主播對金融產品提供主、息費標準、逾期還款的違約責任等合同重要條款均未作披,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權、公平易權。

儲戶去銀行存款,肯定不想買保險。消費者去購,莫名“被”貸款一定也意難平。對于另外一部分愿意接這類產品的消費者,比如學生,對于產品的金融屬和后續所存在的風險點,恐怕知之甚。而那些“貸”貨主播在介紹時,往往有意語焉不詳。“使用不滿意7天包退換,花的是花唄的錢,不是咱自己的錢”“和舍友拼著買就不貴了”“分期下來每個月300不貴”“分期免掉的利息由主播承擔”,面對這些花里胡哨、云遮霧繞的話,一般人是不明就里的。等到真的因為各種因素還不上所產生的費用,就會產生各種麻煩,而主播們早就因為導流得法,獲得了自己的超額收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信用卡分期,包括信用貸往往可以躲開,因為信用卡、信用貸可以選擇不辦,而絕大多數銀行相關辦理流程也比較審慎正規,客戶對自己辦沒辦,完全可以做到心里有數,但小額貸款則往往防不勝防。當前借款功能幾乎滲到我們手機里常用的每一款App,從購平臺到共單車,甚至Office件,這些App用各種方式提醒你可以借錢。并且整個貸款開通的過程通常異常“”“無”,往往服務名稱導傾向,很難讓消費者發現其貸款的質,甚至直到某日查詢個人征信時才會發現這些貸款記錄。這種悄無聲息、“強買強賣”的作,無疑會惹惱很多消費者,影響商業平臺的口碑和信譽。因為對于完全蒙在鼓里的消費者來說,完全有可能忘記還貸而損害自己的征信,畢竟,自認為沒有貸款,怎麼會想起來去還款呢。

當前互聯網公司紛紛看上了貸款生意,在將自己流量變現,導流到自己的貸款業務環節上,可謂煞費苦心。為什麼都想借錢給你,自然是有利可圖,這些平臺的利率通常在7.2%—24%之間,遠超目前不銀行的年化4%-5%左右的消費貸產品。所以連蘋果都沒有免俗,之前CEO庫克擔心會影響公司的聲譽,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利潤高企的金融服務,終于在今年推出了自己的小額貸款服務。但金融畢竟就是金融,其產品推薦一定要秉持適格原則,即將合適的產品推薦給合適的人。無論是MCN機構,還是商業平臺,如果約束不好自己相關營銷活容生態,遲早會迎來消費者的維權反噬和監管的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