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商銀行麗水經開支行副行長林大為最近走訪了天富科技(麗水)有限公司,了解了該公司新研發的藥渣設備生產線建設況。據中國人民銀行最近披的《2023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綠貸款的增速保持在較高水平。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貸款余額達到28.58萬億元,同比增長36.8%,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6.6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了6.98萬億元。綠貸款作為我國綠金融領域最重要的產品,近年來保持了高速增長。從2018年到2022年,我國綠貸款余額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1%。最近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在科技金融、綠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個方面做好工作。綠金融排在第二位,可見其在助推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雙碳”工作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我國多層次綠金融產品和市場系日益富完善,未來,綠貸款、綠債券、綠保險、碳金融產品等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氣候投融資是綠金融的重要組部分,是指為實現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和綠低碳發展目標,引導和促進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投資和融資活。2022年8月,我國23個地方選氣候投融資第一批試點。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試點工作取得了積極效。截至今年6月底,氣候投融資試點地方儲備了近2000個氣候友好型項目,涉及資金近2萬億元;獲得金融支持的項目有108個,授信總額為545.63億元。浙江麗水市的天富科技(麗水)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也是氣候投融資項目的益者。該公司負責人邵國表示,他們的產品生產過程采用了先進的工藝和設備,節省了能源和料消耗,同時還能幫助其他企業減對環境的污染。他們在公司創建之初申請到了工商銀行3000萬元的貸款,隨著產品的減污降碳效果的顯現,銀行將他們的授信額度提升到了5500萬元,此外還獲得了財政息19.18萬元。他表示,他們將繼續開發更多的綠產品,為綠發展貢獻力量。中國工商銀行麗水分行主要負責人趙斌介紹說,他們為該企業提供的綠信貸產品屬于氣候投融資項目“浙麗碳效貸”,是結合麗水市生態環境局、經信局和統計局開展的“企業碳效碼”等級分類評定,對“碳效碼”5個檔次的企業分別實施不同的信貸政策,借此激勵高碳排放產業向低碳化轉型和重點產業生態化改造。據了解,工行麗水分行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麗水監管分局的要求,制定了《中國工商銀行麗水分行碳效金融業務作指引(試行)》,并在工行麗水蓮都支行進行了試點。截至今年6月末,已經辦理了100余戶“浙麗碳效貸”企業,貸款余額達到20億元。綠金融的發展需要企業、金融機構、政府部門等多方共同努力。據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的數據測算,我國要實現“雙碳”目標,資金需求總額約為139萬億元,長期資金缺口每年超過1.6萬億元。氣候投融資項目為推金融發展的重點。11月1日,國家(深圳)氣候投融資項目庫(第二批)發布了庫項目名單,共計126個項目,項目實施后每年將減排二氧化碳375萬噸。政策引導措施需要盡快配套。目前,我國已經形了全球最大的綠信貸市場和全球第二大的綠債券市場,綠債余額達到1.7萬億元,綠基金數量超過1000只。雖然總量看上去很大,但與全部金融活相比,綠金融在占比上還不算很高。市場機構的估算顯示,綠信貸余額僅占全部信貸余額的11%左右,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綠債券的比例越低,未來增長的速度可能會越快。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綠金融仍需要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專家認為,當前綠貸款的投放行業結構與實際融資需求結構還存在一定的偏差,綠金融服務還有提升的空間,需要出臺更多針對的措施。為了解決資金缺口問題,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鼓勵更多社會資本積極參與,激發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融資模式、金融工等方面的創新活力。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燦認為,氣候投融資項目庫既可以促進產能的對接,推資金更好地流向期待的低碳綠發展的產業,又可以通過項目庫的建設明確一些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從而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已為推低碳轉型的政策工。然而,地方試點項目庫建設主要以項目清單為主,缺乏標準化機制和常態化的管理手段;地方試點投融資產業單一,項目類型集中,存在氣候友好項目“不敢投”和“扎堆投”的問題;區域對接項目和資金,多行業協同推進形新產業鏈的難度較大;氣候投融資的相關標準和支持政策仍待進一步完善。王燦建議,建設集多維信息的國家項目庫,需要進一步增強地方試點項目庫的效,提升氣候投融資的規模;設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基金,探索形多措并舉、梯次清晰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配套措施;加強探索氣候投融資支持碳達峰碳中和轉型所需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支撐城市綠低碳轉型。中國金融學會綠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認為,我國已經實施了許多綠低碳的激勵措施,包括央行層面的碳減排實施工。地方層面出臺了許多綠金融改革試驗區的激勵機制,通過息、擔保等手段降低綠領域融資本,提高權回報率,激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綠項目。從近幾年的探索來看,僅僅依靠傳統的綠金融無法完全支持“純綠”的經濟活,如伏、風電、電車等。馬駿分析認為,雖然這些行業能夠推新能源領域的快速發展,但還不能夠充分支持高碳企業向低碳轉型。在碳市場覆蓋的行業中,除了煤電、鋼鐵、水泥、有、化工、造紙、航空等行業,建筑和公路通兩個行業尚未被全國碳市場覆蓋,而這些行業的經濟活總量遠大于“純綠”經濟的占比。因此,未來需要出臺政策,引導更多資金投高碳企業向低碳轉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為未來一段時期銀行業的綠金融業務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銀行研究院最近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五篇大文章”不是相互獨立的,綠金融要與科技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融合發展。舉例來說,綠是高新科技的重要組部分,綠金融需要與科技金融相互促進。氫能、海上風電、大規模儲能、可控核聚變、特高輸電等是綠低碳發展的重要技支撐,也是全球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五年,圍繞清潔能源領域的前沿科技創新是綠金融和科技金融共同關注的重點。綠金融還需要向普惠領域延。目前,綠貸款和綠債券等服務主要針對大企業,有效推了綠金融規模的快速增長。下一步,綠金融要更多地布局普惠小微、鄉村振興等領域,通過開展綠普惠貸款、綠票據、綠涉農貸款、綠農業保險等,提升綠金融的覆蓋面和普及度。同時,綠金融還要為養老金融提供高質量的資產配置,養老金融則為綠金融提供長周期資本。綠低碳是有良好前景的新賽道,推債券、ESG基金、綠理財等健康有序發展,為養老金融提供富的優質投資目標。同時,作為大規模長周期資金,養老金可以為長周期的綠低碳轉型提供耐心的資本,為綠金融的重要長期資金來源。綠金融與數字金融可以相互促進。確保融資項目的綠低碳屬,提高辨別“表面綠”的能力,是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必要課題。其中,涉及大量企業環境信息采集、建模、分析、監控等環節,需要金融科技提供底層支持,也為數字金融發展提供了富的應用場景。中國銀行研究院認為,金融機構應進一步提高對綠金融的政治站位和重視程度。在部績效考核權重、人事費用配置、機構和人員設置、經濟資本核算、授信流程、部轉移補等方面,適度傾斜綠金融業務。金融機構應為轉型金融做好準備,預計國家將在未來幾年推出轉型金融標準及相關激勵約束政策。銀行業應提前排高排放企業的況,及早建立與企業的對接渠道,為未來業務展開奠定基礎。此外,業專家建議,綠金融的考核應更多覆蓋普惠金融領域。目前,無論是國家還是各金融機構,綠金融考核機制主要關注規模的增長,對中小微企業的關注度相對較低。未來,考核機制應適度調整,促進銀行業出臺更多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服務措施,提升綠普惠金融服務的規模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