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推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而創新則是驅經濟發展的第一力。近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五篇大文章,即“做好科技金融、綠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訪專家普遍認為,在這五篇大文章中,將“科技金融”放在首位,一方面強調了增加金融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也明確了金融資源傾斜的領域,明確了金融機構發力的方向。金融機構應該持續努力發展科技金融,推信貸資源投向科技創新的關鍵領域,以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助力經濟發展。金融機構通過“澆灌”科技服務實經濟,不斷提升了質效。

目前,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廣度和度不斷提升。科技型企業貸款持續增長,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高技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為2.5萬億元,同比增長41.5%,連續3年保持30%以上的較高增速;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為2.36萬億元,同比增長25.1%,連續3年保持25%以上的較高增速;全國“專特新”企業貸款余額為2.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4%,連續3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看,各商業銀行紛紛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和“專特新”企業的金融服務力度,通過設立科技支行、科技特支行和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等方式。

中國銀行今年前三季度戰略新興產業貸款較年初新增6778億元,增幅達到60.4%;國家級“小巨人”和省級“專特新”企業授信余額為2662億元,授信戶數超過1.5萬戶,授信覆蓋率達到21.54%,較年初提升近2個百分點。中國銀行研究院的李一帆博士后表示:“當前,銀行正以新發展階段為基礎,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勇于擔當社會責任使命,主科技強國建設,聚焦實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持續努力發展科技金融,推信貸資源投向科技創新的關鍵領域,科技金融貸款規模穩健增長,以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實經濟的質效。”

在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看來,銀行機構一方面通過科技支行推科技金融的有效落地,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境外兩個市場和對公零售兩種資源,協同發力,提升科技金融的整展業能力。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的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表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五篇大文章既強調了金融資源傾斜的領域,也明確了金融機構發力的方向。國有大型金融機構需要發揮‘標桿’作用,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強科技信貸服務能力建設。”

科技創新有助于“反哺”金融,進而推經濟高質量發展。金融管理部門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框架,優化市場機制,富金融支持工,初步建立了包括銀行信貸、債券市場、票市場、創業投資、保險和融資擔保等在的全方位、多層次的科創金融服務系。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例,差異化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正在持續優化。科技部表示,將繼續深化與國家開發銀行的合作,實施100億元專題債促進科技果轉化;與工商銀行開展專項行,每年新支持千家高新技企業;與農業銀行扣農業科技園區,強化金融服務;支持中國銀行設立規模達到300億元的科創協同發展母基金;將建設銀行納國家科技果評價改革試點,優化科技信貸服務。

劉斌表示:“發展壯大技含量高、好的新興產業,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由之路。其中,金融機構起到重要作用,借助科技把脈用戶及客戶的‘需求’,金融機構應結合自特點積極打造科技金融服務‘標桿’。”蘇筱芮認為,科技創新有助于持續優化金融服務效果,并有利于幫助銀行解決對科技型企業“看不懂”“不準”等問題。在應用層面,一是深化數智化技的應用,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進行貸款決策,提高服務科技型企業的、針對和時效;二是加強科技數據共利用和信貸模型建設,建立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價系,提高科技型企業融資的便利

在金融機構如何積極擁抱科技創新帶金融業發展方面,李一帆認為,以銀行為例,一是繼續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優化網點布局,推進科技金融特網點建設,實現相關產品和服務的準供給;二是完善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系,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加大創新力度,推相關產品供給從單一信貸向綜合金融服務轉變;三是持續深化銀政合作,助力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深化“專特新”服務系和加強科技果轉化應用等方面;四是優化風險控制系,利用金融科技賦能風險管理,健全風險評估和管理方法,推風險系從傳統模式向適應科技創新轉變,為科技金融服務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