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12”的落幕,今年最后一電商營銷高峰悄然過去,但數以萬計的直播購間仍舊人聲鼎沸,即便在深夜,仍舊彈幕不斷。多家調查機構數據顯示,直播購為熱門消費渠道之一。然而,與此同時,“直播間有假”的消息層出不窮,食品、服飾等品質參差不齊,珠寶、首飾等高價產品同樣糾紛不斷。消費者們發現,直播購并不能保證商品的真實,這讓人十分困

例如,消費者余先生在直播間購買翡翠,但花費了5000多元后卻發現貨并不符合預期。他在直播中看到了主播現場鑒定和出的鑒定證書,以為自己購買的是正品。然而,他將翡翠送去復檢后發現,所購買的是“B貨”翡翠。余先生向商家和平臺投訴,但并未得到有效解決。類似的況還有很多,消費者們發現購買的商品與直播中展示的不符,導致他們對直播購的信任到了嚴重打擊。

直播購涉及多個環節,僅僅依靠“眼見為實”并不能讓人放心。即使是在平臺認證的商家,也不能保證購買到的商品是真實的。直播間中出現的鑒定證書和防偽扣也可能是假的,消費者很難判斷真偽。此外,直播間中的“高人氣”也可能是假的,因為有一些“電商捧哏”會通過虛假的提醒和評論來營造商品俏的氣氛,刺激消費者購買。

為了保護自己,消費者在直播購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選擇通過平臺認證、能提供資質證明的商家直播間進行購。其次,不要離平臺進行易,更不能直接添加商家的個人社賬號進行易。再次,不要選擇價格顯著低于市場均價的產品或服務,因為價格過低的商品很可能是假貨。最后,不要輕信商家提供的鑒定書和防偽扣,購買貴重商品時要保留憑證,并在必要時進行復檢。

總之,盡管直播購帶來了便利和新的消費方式,但與此同時也伴隨著假貨問題。消費者需要保持警惕,選擇可信賴的商家和產品,以免上當騙。此外,監管部門和平臺也應加大監管力度,建立更嚴格的規章制度,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保護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