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市場的火程度正在不斷增加。在各大平臺上,帶貨主播以遠低于商品原價的直播專屬價作為引流促銷策略,并通過極力渲染、比價刺激等手段,吸引了大批觀眾。借助直播間流量優勢實現薄利多銷,本無可厚非,既能讓消費者得實惠,也能讓主播和商家提升銷量。然而,一些網友反映,在部分直播間存在標高原價、以虛假低價套路消費者的況。盡管不直播平臺對主播行為有明確規范,要求直播時不得進行虛假價格比拼,但價格造假現象依然普遍。據了解,僅2023年就有超過5000名電商主播因商品價格弄虛作假罰。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3年“雙11”消費維權輿分析報告》顯示,“雙11”期間,有關直播帶貨的負面信息層出不窮,其中價格欺詐或壟斷問題較為突出。價格法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或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騙消費者或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易。國家發改委有關通知也強調,隨意虛構商品原價、虛假優惠折價的行為構價格欺詐。當前,直播帶貨已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部分,但價格欺詐等直播間象已為阻礙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絆腳石。直播間價格虛標不僅侵害消費者權益,擾正常市場競爭秩序,也損害了直播帶貨行業的聲譽,降低消費者對行業的信任度。職能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電商平臺、主播和商家的責任,加大對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懲力度,為各類經營主劃好紅線,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直播平臺需主承擔打擊不良帶貨主播、消除各種帶貨“套路”的責任,并健全監管和審核機制,嚴厲打擊價格虛標等違規行為,加大罰力度,對屢教不改的商家予以封理。同時,加強與網信、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的信息共,深化監管聯,形治理合力。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直播間價格欺詐象,構建健康有序的直播帶貨市場,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李彥臻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