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百果園發布上市后的財務數據,人們對賣水果能否賺錢的問題有了更清晰的答案。百果園的第一個半年報顯示,銷售凈利率為3.98%。今年上半年,百果園實現了62.94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了6.4%,歸母凈利潤為2.6億元,同比增長了34.1%。盡管取得了營利雙增的好績,但百果園仍然面臨“不賺錢”的困境。其營業收從2020年到2022年分別為89.76億元、88.54億元、102.89億元和59.1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48億元、0.46億元、2.26億元和1.9億元;凈利率在這幾年都在3%以下徘徊。這一系列數據表明,賣水果這個行業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即便是像百果園這樣定位于中高端市場的企業也只能賺取微薄的利潤。

百果園的價格被認為過高是消費者的普遍。與普通水果店相比,百果園的價格明顯更貴。例如,普通水果店的A級玫瑰青提售價為12.9元/500g,而百果園的會員價為26.5元/500g;普通水果店的A級冬棗售價為19.8元/500g,而百果園售價為13.25元/250g的A級冬棗(中),折算為26.5元/500g。類似的價格差異在百果園中很普遍,因此百果園給人留下了暴利的印象。然而實際況是,作為“國第一大水果零售商”,百果園的利潤非常微薄。

鮮果行業本是一個高損耗的行業,從采購、加工、包裝、倉儲到運輸銷售,每個環節都會產生損耗并增加本,這導致了鮮果行業的鏈條長、本高、利潤低的特點。作為定位于高端市場的百果園,其銷售鏈路更長,承擔著更高的力。今年上半年,百果園的銷售本上漲了6.6%,達到55.82億元,占營收的近九。其中,已出售存貨本占銷售本的95.3%,已出售存貨本指的是公司所售產品的采購本。

除了價格高昂,百果園還因售賣爛水果而頻頻上熱搜。在上市前夕,百果園被曝出使用變質水果制作果切、售賣發霉水果等行為,迫使百果園不得不發布致歉聲明。在網絡投訴平臺上,也有很多消費者投訴百果園,目前已收錄了1911條投訴,涉及水果變質、特服務“三無退貨”等問題。這些爭議背后,是百果園的加盟模式。如今,百果園不僅僅是一家賣水果的企業,而是一家“賣模式”的企業。百果園開啟了品牌加盟,截至6月末,百果園共有5958家線下零售門店,其中5945家為加盟門店,自營門店僅13家。憑借上千家加盟店,百果園實現了百億的營收。然而,加盟模式給品控帶來了食品安全患。百果園的加盟模式不需要總部出資,而是由加盟店的店長、片區經理和大區經理出資,比例分別為80%、17%和3%。百果園總部雖然不出資,但收取門店利潤的30%作為收益。加盟商需要支付一次的加盟費和按月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同時還需要按照區域經理的計劃進貨,賣不完的貨就要自己承擔損失。在向加盟商貨后,百果園將損耗風險轉嫁給了加盟商。此外,百果園還采取“日清”模式,加盟店賣不完的水果將面臨損失。在巨大力下,一些門店可能會將爛果和過期水果切割后再賣。這種頻繁出現的“爛水果”無疑會對品牌聲譽造不可估量的傷害,并最終可能對百果園的加盟模式造反噬。(容來源:華博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