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大家!我們又一次經歷了歷史的回,但這一次,更多人有機會參與其中。在10月24日晚上,會議宣布了1萬億特別國債的增發,以及2.7萬億的新增地方債。這表明,從各個方面來看,四季度的經濟局勢終于開始好轉了。我們已經踏上了通往溫和通脹之路,各位準備好了嗎?

讓我們先來看看歷史上幾次特別國債發行的背景。第一次是在1998年8月,發行了2700億特別國債,用于補充國有四大行的資本金以化解不良資產。第二次是在2007年,發行了1.55萬億特別國債,作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資本金。第三次是在2020年6月15日,發行了10000億元的5/7/10年期抗疫特別國債,用于直接支持基層的抗疫工作。第四次是在2022年12月9日,財政部宣布續發7500億元的3年期特別國債(之前2007年發行的國債到期了)。第五次就是今年10月24日,方宣布增發10000億元特別國債,用于支持提升我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這些發債都是在經濟下行時期通過特殊手段來拉升經濟。

為什麼我們對此非常關注呢?因為每一次發債之后,都會帶市和樓市的聯利好。2009年和2020年的房價上漲與市場上流通的巨量貨幣是切相關的。發債的背后邏輯很簡單,就是要增加貨幣流通量,通過通貨膨脹來化解債務。如果你把錢存在銀行里不去消費,那麼政府可以將這些錢打包給地方用于基建和投資,而這些賬目不會記在地方政府頭上,而是記在中央政府頭上。

如果你仔細閱讀了我之前的文章,你就會知道在之前發生了什麼。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2個省市區公布了擬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的文件,擬發行金額達到9437.8億元。特殊再融資債券是用來償還之前地方的債務,尤其是欠了民企的工程款。而這次特別國債則是用于支持部分地區的基建工作。為什麼國債會在特殊再融資債券之后發行呢?因為一個是化債,一個是回。現在要將錢投基建,但之前的債務還沒有償還,因此地方沒有力去進行工作。所以必須先償還之前的債務,然后才能啟新的工程。我們借錢給別人時都是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說法。實際上,現在我們正于化債-造-重啟的路徑。

那麼這對普通人有什麼關系呢?我來直截了當地說吧。地方進行更多的基建工作,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從而提高就業率,進而增加老百姓的收。人類是一種本能的,一旦口袋鼓起來了,就會自然而然地開始消費。當人們開始消費時,你的支出就是別人的收,這樣經濟就開始轉起來了。這就是債務驅經濟的方式。

有人說1萬億不多,比2008年的4萬億要。但朋友們,不要忘記,2008年大蕭條期間,我們增發的貨幣接近80萬億。如果這些錢一起放出來,效果將非常驚人。而且我們要看到這次政府愿意主提高赤字率,這說明他們有很大的提振經濟的決心。在今年的經濟目標已經能夠實現的況下,他們還要做出這樣的舉,至對明年的經濟目標也有了明確的表態。

現在開始,我們迎來了大規模的投資,通過投資將創造巨大的財富,這也意味著你們手中持有的現金將會貶值。這不僅適用于地方政府,普通人的債務也會被對沖掉,而且借款越多,到的利好也越大。據杠桿效應,這將為一場上游財富的盛宴。

特殊再融資債券是針對地方債務較多的地區發行的,而特別國債也是有針對地發行給到今年嚴重災害的地區,比如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地區。表面上看,好像更多是利好西部和東北部地區,而南方的大多數地區關系不大。但如果你回顧一下之前的況,你會發現舊城改造項目已經立項了162個。這相當于查補缺,將照顧到所有城市。這次的做法相當于將2008年和2016年的做法疊加起來,再一次走上老路。只不過過去是無差別執行,而這一次采用了準投放的方式。不同地區采用不同的策略,最終一起渡過難關。

你可以說這次和以前不一樣了,但從歷史來看,或者從全球范圍來看,幾乎都是采取了相同的行國是最激進的,直接通過刺激通脹來刺激經濟。面對經濟低迷,日本也是這麼做的。發行國債看似是財政手段,但本質上是貨幣的擴張。到期后無法償還,可以通過借新還舊的方式,通過貨幣擴張,讓沉默的大多數來買單。錢是永遠不夠花的,這些年各國都在不斷印鈔,購買力在不斷下降。無論這次發債是由政府自己購買還是由民間自由購買,但你購買的國債到期后的收益都是貨幣擴張的結果。也就是說,你所獲得的收益實際上是通脹后的結果。

從表面上看,發債和樓市似乎沒有什麼關系。但很多時候,資金有著共同的認知,誰都不希購買力下降,誰都希找到一個好的渠道來保值。這時候樓市就為了大多數人的共同選擇。只是,我要提醒大家,樓市最終還是看基本面,不要相信技分析和麗概念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