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煤炭企業在今年一季度發行的債券金額同比下降了87%,僅為178億元,降至10年來同期最低水平。這一下與去年11月永煤債事件的影響尚未完全消散有關。永煤債事件曾重創市場信心,并波及多家煤企、城投和地方國企債券。煤企債券不僅在一級市場面臨大面積信用債取消發行,還在二級市場上遭到拋售,導致整個市場的收益率快速上升。

據Wind數據,截至2021年2月19日,煤炭行業共有529只存續信用債,總余額為7612.25億元,占信用債比重的3.02%,發債主共計55家。其中,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同煤集團和國家能源集團的債券余額較高,分別為1345億元、1084.75億元和774億元。煤企的債券主要以中期票據和公司債為主,中期票據占比最高,為42.27%;其次是公司債,占比為28.18%。企業債、短期融資券和定向工的占比分別為10.19%、12%和7.37%。從企業屬來看,煤企中有6家為中央國有企業,占比14.73%,大多數為地方政府國有企業,占比84.62%,而民營企業僅有5家,占比0.65%。煤企發行人的評級等級較高,有24家為AAA等級,12家為AA+等級,11家為AA等級,5家為AA-等級,只有3家評級等級低于AA-,分別為永泰能源、永煤控和霍煤集團。

盡管一季度煤企發債同比下降87%,但煤炭企業的償債力并不輕松。據數據顯示,全年境外有2476億元債券將到期。煤炭行業面臨著一定的短期集中償付力,尤其是剩余期限在1年以和1-3年的債券占比較高。近日,重慶最大的煤企重慶能源集團也曝出債務風險,引發市場擔憂。該公司無力償還6.85億元的銀行承兌匯票和2.3億元的信用證,已經形違約。這一事件再次凸顯了煤企面臨的償債力。

煤炭行業目前面臨著不同于以往的環境。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2020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過去一年煤炭行業的兼并重組加速,行業集中度將大幅提高。此外,隨著碳中和愿景的提出,煤炭行業面臨著一定的挑戰。長期以來,以煤為主的化石能源在中國能源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但煤炭行業要實現碳減排目標,需要面對一系列困難。煤企整的信用風險依然存在,市場對煤炭債券仍持謹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