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流張、俄烏沖突、疫反復、中概退市擔憂重燃、針對互聯網平臺的監管擔憂重燃等多方擾下,2022年初至今港領跌全球,先殺估值,再殺業績。然而,港價比在這一過程中占據了優勢。回顧恒生指數的下跌幅度,本次下跌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0年科網泡沫和2008年金融危機的下跌幅度基本相當,回撤幅度接近50%。那麼,港是否已經筑底?市場拐點是否已經到來?

首先,要關注債利率這一全球定價之錨,以判斷拐點是否到來。雖然港大部分資產來自中國大陸,但主要投資者來自海外,因此港上市企業的盈利能力經濟環境影響,但折現率與海外無風險利率相連。據數據顯示,海外流出現積極信號,國CPI超預期下降緩解了市場加息和通脹焦慮。10月未季調CPI同比上漲7.7%,漲幅已連續4個月回落,是今年1月以來最小漲幅;核心CPI同比6.3%,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好于市場預期。如果11月CPI數據持續回落,預計聯儲12月加息斜率或有所緩和,23年3月有是最后一次加息。據經驗判斷,債利率一般在聯儲最后一次加息前2個月至2周頂,隨后開始趨勢回落,預計債利率大概率在今年底明年初確認下行拐點。

其次,尋找市場真正的拐點對于底部的前瞻有顯著影響。在70年代的大滯脹階段,通常在通脹拐點之前1-3個月或與底部同時出現通脹拐點。與港的相關較高,近30年來兩者走勢背離較有“亡齒寒”的關聯。據歷史走勢和當前宏觀特征,真正的拐點可能出現在通脹高位且粘較強的況下,聯儲需要確認通脹水平連續2-3個月的回落趨勢后才會停止加息。雖然國整通脹已有所回落,但距離聯儲2%的目標尚有較遠距離,且聯儲需要驗證核心通脹連續2-3個月的回落才能徹底確認通脹拐點。據歷史規律和當前宏觀特征,預計債利率大概率在今年底明年初確認下行拐點。

最后,港可能迎來牛市,而A則可能迎來修復市。如果債利率上行的力得到緩解(對應國寬松政策)并且國經濟的穩增長預期重新統一(對應盈利改善),這將是未來的兩大利好。隨著疫防控的優化,中國經濟和盈利增長預期將得到改善,資金尤其是資金也將明顯回流。自2021年2月以來,港下跌,資訊科技、醫療保健等長板塊領跌。然而,一旦海外政策逐步退坡,港長板塊的彈也將增加。從行業配置來看,南下資金自2022年初以來增加了在資訊科技和醫療保健行業的持倉比例。港醫藥與A的優勢在于多樣、稀缺價比。稀缺且優質的生科技、創新械、互聯網醫療、輔助生、牙齒矯正等領域的初創型公司對于融資支持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