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拉經濟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和出口。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現在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的指標是GDP,而GDP包含了這三駕馬車。除了這三個方面,GDP還包括了政府采購。政府采購在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國經濟危機下的胡佛大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一個國家調整經濟并不僅僅依靠政府采購這一手段。普遍使用的貨幣政策包括利息和銀行準備金等。可以看到,政府采購只是一種調節手段,不能作為經濟的主引擎。

但是,GDP真的能夠現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嗎?我們知道,這里的出口應該是凈出口。然而,當進出口都很多但相等時,計GDP的凈出口是0,但實際上這個國家的經濟是很繁榮的。因此,GDP并不適合作為衡量一國經濟的指標。真正適合表現經濟的是一國的消費。同時,政府采購可以看作國家級消費。我們知道GDP被稱為國民生產總值,一個被稱為國民生產總值的東西怎麼會有消費這個概念呢?可見,GDP在邏輯上存在著一定的混,就像用消費者指數去預測經濟走向一樣。

一國的消費不僅僅現了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更現了全民的生活水平。例如,恩格爾系數就是居民食品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然而,同樣是食品,在五星級飯店吃的龍蝦和自家吃的柴米油鹽肯定不一樣。因此,恩格爾系數還可以優化,將基礎的食住行消費作為分子,來看其在總消費中的比重。類似的,消費者價指數(CPI)反應的是貨幣幣值的變化。當貨幣價值降低時,我們稱之為通脹;當貨幣價格上漲時,我們稱之為通。政府希維持低通脹,因為低通脹說明居民手中的錢增多。同時,通脹也可以看作國家對全民征收的鑄幣稅。

現在,消費經濟學為了一個新的學科,可能是未來經濟學的發展方向。然而,它仍然于初級階段,很多基金和票的知識還沒有被納其中。可能是為了學以致用吧。因此,從消費的角度來看,計經濟的不是凈出口,而是進口量。為什麼不計出口呢?因為我們進口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才是經世濟民的價值現。當然,出口也有價值,滿足了其他國家的需求,只是不計本國經濟。同時,投資作為貨幣到另一種資本的轉化,并不能計經濟。只有所投資的東西被別人購買、滿足別人需求,形消費才能計。但那是以后的事了,所以投資永遠是未來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