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并要求以金融高質量發展來助力國家的強大和民族的復興。在浙江,一項以金融創新為驅的企業家行善的探索正在開始。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全國首個金融助力企業家善行的非營利、公益慈善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善行資本公益聯盟已經立,并正式啟了善本信托工程。首批參與的33家企業旨在通過這一機制構建企業家推共同富裕、實現社會價值、促進財富升維的慈善模式。

善行資本公益聯盟的會長是浙商銀行的黨委書記、董事長、浙商總會金融服務委員會主任陸建強。陸建強指出:“金融和企業家是最益于改革開放的行業和群,如何推這兩重要力量主作為,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雙向奔赴’,是當下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善本信托的核心是關注社會和諧、彌合階層差距,通過資本引領企業向善,推企業家深度參與社會治理和文化傳承。”

建設金融強國的過程中,對金融回歸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業人士分析認為,金融應回歸到初心本源,不再為資本無序擴張的推手。“慈善金融”應為踐行金融功能第一、放大善的社會價值的重要載。那麼,金融如何推企業家主作為,實現“雙向奔赴”呢?以浙商銀行為例,該行作為善行資本公益聯盟的發起單位,依托聯盟啟了善本信托工程,推進自主可知的慈善模式,探索出了一條企業家實現社會價值的道路。

善本信托與一般的慈善信托不同,它充分尊重企業家的意愿,圍繞著企業自生態、企業家出生地、企業所在地三個場景,打造了保障困難群生活和促進社會“善治”的民生領域項目,以及促進鄉賢企業家作用的兩類慈善信托。比如幫助上游養戶建設養基地,為家鄉修路,為企業所在地的貧困學生提供助學金等。善行企業作為委托人,可以自主發起指令,依托銀行、信托、律所、慈善組織等聯盟員單位的力量,使善行者在生態圈中與不同的資源對接,深度參與善行,保證慈善資產保值增值,使慈善項目更加明,推金融、企業家和社會向善。

萬洋集團是一家中小企業集群服務商,也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之一,致力于改善中小企業集群的發展環境,業務范圍涵蓋浙江并輻全國。該集團的董事長蘇孝鋒熱衷于慈善事業,但傳統的捐款等方式很難掌握資金的去向。在得知善行聯盟發起的金融助力企業家善行計劃后,蘇孝鋒立即響應,并計劃出資500萬元設立慈善信托,加大對扶貧濟困、助學、鄉村振興等社會公益事業的投。蘇孝鋒告訴記者:“慈善信托的特點是委托人深度參與。有了金融助力,全國各地的項目公司都可以集合到一個信托計劃上來做慈善,自主發起指令、資金去向明,投資更加放心。”

陸建強表示:“善本信托的核心要義是推廣企業家自主親驗的慈善模式。相較于只是簡單捐款,善本信托從單純小貧富差距轉變為更加關注社會和諧、彌合階層差距的新模式;從主要以捐款方式做慈善轉變為更加聚焦社會財富升維的新渠道;從以經濟為衡量標準轉變為突出企業家的社會價值,幫助企業家深度參與社會治理和文化傳承,并獲得社會的尊重。”

為了構建一個慈善金融的生態圈,浙江作為浙商的發源地,一直秉持著“義利雙行”、“工商皆本”的儒家文化思。在這片熱土上,涌現出了許多標桿善行企業,如橫店集團和萬向集團等,而這些企業背后也不了金融的推。例如,在2018年6月,萬向集團設立了“魯冠球三農扶志基金慈善信托”,通過財通證券和萬向信托的合作,解決了要約收購豁免、非易過戶等問題,使企業從追求“超額利潤”轉變為踐行義利并舉、以義取利的轉型。

為了進一步助力企業家的善行,浙商總會金融服務委員會、浙江省并購聯合會、中國慈善家雜志社、浙江人文經濟研究院、浙江省長三角資本研究院、浙商銀行、浙江省海港集團等17家單位共同發起、自愿結了一個非營利、公益的慈善金融綜合。為了更好地鼓勵企業家的善行,浙商銀行將善行企業納了“浙銀善標”授信審批和風控綠通道,并提供了托管費減免、專屬私人銀行服務、慈善信托資金保值增值服務、慈善資產化托管服務等一系列綜合方案。浙商銀行表示,未來還將發揮“金融顧問+慈善”的合力,組建一支專注于公益慈善的金融顧問隊伍,了解企業家真實的慈善需求,挖掘有價值的公益慈善項目,將金融和慈善結合起來,助力企業家實現社會價值,為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做出獨特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