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一直以來都擁有自己的金融霸權系,不同于元通過黃金、石油和科技等手段確立其金融霸權地位,法國則通過文化滲、控制貨幣發行系以及孤立產業系的方式,鞏固了其在非洲地區的金融霸權。

首先,法國在非洲民地的擴張并不同于貿易掠奪,而是將這些地區視為自己的宗主國。作為歐洲大陸上的傳統大國和陸權強國,18世紀的法國更加注重其在歐洲大陸的政策和發展。然而,在英法七年戰爭中慘敗后,法國不得不將目轉向非洲。1830年,法國以外沖突為借口侵位于非洲北部的阿爾及利亞,并以此為基地,正式開始了大規模民非洲的行。法國幾乎毫不費力地占領了近半個非洲,為非洲民地面積最大的國家。與海洋國家如英國不同,法國不僅希民地中獲得商業利益,還試圖將民地居民同化為法國人,無論黑白一律法國化,培養了大量的非洲英。正是因為這一點,二戰后以英國為首的海洋國家的系開始瓦解,而法國卻能繼續為中西非洲的宗主國。

其次,為了實現區域金融霸權,法國在布雷頓森林系中做出了妥協,以在民地部使用“民地法郎”為代價。起初,法國對布雷頓森林系持不同意見,但僅僅四個月后,法國政府突然改變了立場,宣布加了布雷頓森林系,并在法屬民地部使用“民地法郎”。1958年,法國賦予海外民地更多自治權,非洲法郎也從“法屬非洲民地法郎”改名為“非洲法蘭西共同法郎”。法國規定了以下幾點:首先,與法郎掛鉤(目前是歐元),保持固定匯率;其次,可與法郎(歐元)無限制地兌換;再次,法郎區資本自由流通。由此可見,法郎區央行幾乎就了法國駐非洲辦事,央行負責人都由法國人任命。這些非洲國家徹底喪失了貨幣政策的獨立。通過這樣的安排,法國控制著民地國家80%的出口和70%的進口。法國還通過進出口來影響民地國家的產業結構,使其普遍變得單一,完全無法自給自足。基礎建設、本土派系的培養以及孵化等任務都變得不可能完。然而,對于法國而言,這確實是另一番景。法國在貨幣合作中規定,法國商品可以豁免關稅,傾銷歐洲。最終,來自法國的企業幾乎壟斷了可可、咖啡、棉花、木材、石油、基因、銅礦、鐵礦、油礦等資源的開采和銷售。

綜上所述,法國通過文化滲、控制貨幣系以及影響產業結構等手段,鞏固了其在非洲地區的經濟控制權,為非洲的金融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