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對國務院把河套規劃放上一個新的高度表示贊賞。他指出,深港雙方必須以策略的眼來謀劃河套這「一區兩園」,方可不負這片一國兩制下的“風水寶地”。在過去,河套區塊的建設進展緩慢,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各界對在「港方園區」中應該采用什麼樣的發展模式,以及與深方園區的聯關系并無清晰的認識,因此招租有困難。但幸運的是,在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后,在發展整個創科產業上展現了新思維。據政府的最新規劃,除了當時已經規劃好的第一期的8棟樓仍然由政府指定的公司來建設,其他部分的土地可以通過直接批地的形式吸引重大的產業項目落地,包括吸引科技龍頭企業來園區自行建設符合其實際需要的樓宇設施。

與此同時,隨著北部都會區概念的進一步推和新一屆政府明確把河套、落馬洲邊境管制站以及新田科技城規劃整合了約300公頃的創科用地,未來這片「大河套」區域就有了3平方公里的土地空間,從而和深方形「3+3」格局。現在港方這3平方公里用于創科的土地將是現有香港科學園面積的13倍。如果按傳統發展模式來做,肯定要很長時間才能填滿,但如果按照新思維直接引企業,3平方公里反而可能還不夠用。因為一旦有新的重大項目落地,對空間的需求將會非常高。為了將來河套區實現更好的發展,可以著眼于以下幾點。首先,可以將河套、落馬洲管制站和新田科技城整合「大河套」區域,并建立一個管理機構實施統一管理。同時,港深兩地園區要進一步打通管理模式和產業布局合作,爭取同一項目可以境布局。這樣能夠充分有效地吸引深圳乃至地一些先進龍頭科技企業在整個區域進行布局。另一個關鍵是要把創新科技和先進制造業結合起來。過去香港對創科的理解比較狹隘,規劃上把創科和制造業分兩類不同用途的土地。現有的香港科學園因被規劃為創科用途的土地,不能從事任何生產。這就需要香港有一種更開闊的眼界來理解創科和先進制造業的關系。兩者其實是互相融合的,不應被割裂兩個產業來看待。同時,還要促進港深兩個園區的要素便利化流,包括人才、資金、資、數據等。

在人才流方面,可以在兩個園區實施人才全流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創科人才申請使用特殊通行證在園區間活。在資金境流上,兩地政府可以研究設立大河套共同科創基金,以「大河套區」為基金使用基地,主要用于攻克科技難關項目和輔助港深科創企業發展。此外,還可以探索允許「大河套區」落地的地企業在運營支出和投資可核實況下,資金不經外匯管理常規作,直接通過綠通道便捷港。在科研境方面,可以對「大河套區」科研實驗用品實行項目白名單制度,優先接單、放行,便于相關設備和樣品的安全順利通關。在信息和數據境上,建議在園區建立大灣區創科信息共平臺,更好地實現區域創科領域的產學研對接合作。另外,可以創新數據境流方式。參考「數據膠囊」概念,將兩地科研和商業數據進行理后進監管的隔離環境開展互,形「數據氣泡」。還可以采用「托管模式」進行數據境,在境數據離境后選擇一個可信的專業機構進行管理,傳輸經過符合數據輸出安全標準的數據包。最后,方舟表示,如果我們以策略的眼來用心謀劃河套這「一區兩園」,那麼這里一定能為一國兩制新實踐的示范區和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