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民企出海的競爭力和信心進一步增強。據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民企進出口同比增長6.1%,明顯優于整。而民企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也同比提升了0.7個百分點至22.7%。民企出海不僅是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的現實需要,也是拓展市場空間、獲取資源要素、優勢產能合作、過剩產能轉移、提升競爭力的主作為。憑借靈活高效的運營機制和較強的市場適應能力,民企出海有獨特的優勢。

在政策層面,我國政府也釋放出積極信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提出鼓勵提高國際競爭力,我國海外倉、國際流等布局也持續優化。這為民企出海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然而,盡管出海需求旺盛,但機遇與挑戰并存。海外市場競爭激烈,作為后來者,出海民企存在規模有限等短板,面臨著信息不對稱和來自當地品牌、國際品牌的挑戰。前者已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后者則擁有強大的全球銷售網、供應鏈和影響力。

為了在海外市場占據一席之地,民企不能止步于賣貨,還需要將品牌和產業一同走出去。在產品層面,民企應選擇與自產品定位契合度高的海外市場,建立本土化的研發機制,并結合當地市場需求,突出自產品的優勢和特。同時,要充分考慮當地文化和消費習慣,對產品進行適應調整。越來越多的民企正在從過去的牌代工轉型為打造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信譽度。借助價比優勢,通過品牌塑造來提升在價值鏈上的地位。在伏、工程機械、電子消費品等領域,一批民企自主品牌已經大大提高了我國產品的譽度。因此,民企需要在企業文化、營銷策略等方面發力,既抓好“中國制造”的基礎,也爭取實現“中國品牌”的升級。

民企作為我國創新產業發展的生力軍,在太能電池、鋰電池、電載人汽車出口中的比重已經達到了78.9%、59.9%和56.8%。高質量產品出口起到了示范效應。在海外布局中,民企應充分發揮技優勢,向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品設計研發等方向探索。同時,要保護好知識產權,形有利于己的“護城河”。一家企業功出海后,可以考慮與上下游配套企業“抱團”行,鞏固、整合和延供應鏈,建立更穩定的產業生態,形集群優勢。此外,民企還需要關注當地產業政策、監管要求等,遵守當地法律法規,依法合規維護自權益。

出海是一項重要戰略選擇,對于民營企業而言,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初創企業,都應備國際化思維,對國外經濟形勢、競爭態勢充分了解。有關部門也應該為支持民企出海打好協同配合的“組合拳”。進一步完善民企出海服務系,在稅收減免、平臺搭建、政策咨詢、融資服務、風險評估和安全指引等方面提供支持,幫助民企更好進行國際化布局。對于民企在海外自建產銷渠道、推廣自主品牌,應視給予政策支持,加強海外利益保護,讓民企出海更有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