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代科技”)發布公告,宣布其發行的公司債券“19當代F1”在二級市場出現異常波。經核查,由于新冠疫的不利影響以及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環境、融資環境的變化,當代科技的生產經營到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流也變得張。目前,該企業正面臨著集中償債的巨大力。

此次債務逾期是該集團立以來的首次違約事件,但從一系列現象來看,這只是多米諾骨牌效應中的一環。當代科技立于1988年,由艾路明和其武大校友創建。多年來,該企業通過豪擲巨資進軍環保、計生、旅游、文化、金融、地產等多個領域,并進行了一系列的并購擴張。然而,這種闊綽的模式并非沒有風險。近年來,由于激進擴張,當代科技的債務規模大幅增長,公司的財務和管理費用不斷增加,對盈利形了嚴重侵蝕,商譽也存在減值風險。同時,當代地產也遭遇了地產項目“爛尾”的問題。

當前,當代科技的財務狀況堪憂。截至2021年三季末,該企業總資產為963.26億元,總負債為639.47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66.39%。從歷年趨勢來看,該企業的凈利潤在2018年開始為負值,并且遠低于經營活產生的現金流。此外,當代科技的流負債占總負債的比重較高,且流不足。

面對債務危機,當代科技采取了一系列“瘦”措施。近期,該企業出售了旗下上市公司三特索道的部分權,并進行了東變更。此外,他們還解除了權質押,并計劃將票轉讓給湖北宏泰集團。同時,他們還在考慮剝離連續虧損的當代文板塊。

為了應對債務危機,當代科技于4月1日召開了債券持有人會議,最終通過了部分兌付和剩余本金展期一年的議案。這為武漢當代集團的債務獲得了息的時間。

然而,要想徹底扭轉頹勢,當代科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近年來,新冠疫和外部環境的影響,該企業頻繁出現債務違約和業績暴雷事件。面對這些挑戰,企業和相關機構需要建立一套從預警到化解的全流程機制。企業應夯實財務安全,降低杠桿率,調資金優先用于推項目進展,并據政策和行業變化靈活調整經營思路。對于機構而言,應加強金融市場監測,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完善違約置機制,保護投資人權益。

武漢當代科技的困境不僅僅影響企業自,還對投資者信心和市場產生了負面影響。大型企業的危機還可能對上下游相關行業和金融系統造影響,甚至構潛在的系統風險。因此,企業需要積極采取自救措施,妥善化解風險。同時,相關機構也應加強監測和保護投資人權益,以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