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報道,歐盟貿易保護主義思興起,繼對中國電汽車發起貿易調查后,中國伏產品也存在被歐盟貿易限制的可能。歐盟本土伏產商對中企產品實施限制的聲音越來越高。據報道,中國伏產品在量與質上均非歐企能夠媲,然而歐盟伏發電裝機量在2023年同比增加約4,達到歷史峰值。這一需求主要由中企供應,在部分領域中企比重在95%以上。歐盟本土的伏企業由于缺乏競爭力,正面臨關停

歐盟方面對是否針對中國伏產品加征關稅表現慎重。歐盟委員會金融專員梅雷亞德·麥吉尼斯表示,歐盟將通過法規為本土產品提供快速通道,未來歐盟招標中本土產品將獲得優先權。麥吉尼斯稱,歐盟實現清潔能源部署目標主要基于進口,是否采取限制措施需要基于歐盟的能源轉型目標。然而,歐盟目前陷兩難局面,因為雖然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一直是歐盟的優先事項,但在俄烏沖突中與俄能源決裂后,面臨能源短缺危機,而歐盟本土制造商在質、量上不足以滿足需求,中企為唯一選擇。

歐盟在伏產業相比中國于后發的弱勢地位。因此,歐盟對是否限制中國伏產品一事更為慎重。然而,歐盟伏產品進口、組裝企業則反對實施限制。德國伏產品安裝商指出,歐盟伏產業面臨困境的原因不在外部。實施限制舉措將使市場紊,中國產品在質與量上均優勢,歐盟缺乏長期產業戰略。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去年11月致信歐盟委員會,表示十分擔憂歐盟或對中國伏實施的限制措施。他指出限制措施或引發歐盟能源轉型進程阻,使約9伏產品價格抬升,導致進口中國部件安裝伏設備的歐企破產。過往實例也表明,對華產品加征關稅改變不了中歐在伏領域的實力對比。歐盟曾于2013年對中國伏組件加征雙反稅,然而這一限制措施一直持續到2018年,卻沒有使得歐盟伏產業提升競爭力。相比于5-10年前,中歐在伏領域的差距逐步擴大。因此,貿然對中國伏產品施加限制,將面臨中方反制,也將影響歐盟推進能源多樣化的全局部署。在這一背景下,德國總理朔爾茨定于4月15日到16日訪華,德國商業代表團將與其同行。歐洲經濟局面隨地緣危機越發嚴峻之際,中國方向是其為數不多的解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