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很多朋友在曬自己的養老金計算單,養老金高的人,曬自己的養老金計算單有得意的分,養老金低的人,曬自己的養老金計算單,有不相信的分,也有緒低落的分。其實職場中人,每一個人的都希自己的養老金有一個好看的數據,都希自己的養老金能夠解決自己的今后的養老問題,確保不給自己的兒增加負擔。但我們的養老金不是自己想要高就能高的,也不是你自己覺得很高,是社保部門給你算低的。

養老金計算時,其實有一套比較完善的制度系和計算系,總的來講,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就是三個方面。一是基礎養老金;二是個人賬戶養老金;三是過渡養老金。

作為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來講,多數人是沒有過渡養老金的,但對于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中人來講,幾乎人人都有過渡養老金。在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養老金計算中,除了比較共的數據,比如退休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也就是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現在稱為上年度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月平均工資,這個是決定該地區養老金高低的重要因素。

另外一個共的因素就是繳費年限,繳費年限包含了視同繳費年限,繳費年限在養老金中的因素也是比較大的,不管是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還是過渡養老金都要和繳費年限掛鉤,而且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就會越高。

在今天文章中,我們重點來研究一下三個數據。從網友的曬出的養老金計算單中,我們發現了一個與養老金有關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繳費指數。繳費指數是一個大的概念,在計算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養老金時,繳費指數分為實際繳費指數、視同繳費指數、平均繳費指數,這三個數據在養老金計算中有不同的用

實際繳費指數,是以每年的實際繳費指數之和除以實際繳費年限之和。比如每年的繳費指數都是1.2,繳費30年的繳費指數之和就是36,除以30年就是平均1.2,這就是退休時計算實際繳費指數,或是平均實際繳費指數。

視同繳費指數,機關事業單位的視同繳費指數是據退休前的職務、職級、專業技職稱來確定的,主要包括了職務指數或是崗位指數、薪級指數、退休生活補指數這三個方面來確定,視同繳費指數一旦確定就是平均視同繳費指數。

平均繳費指數,是視同繳費指數總和加上實際繳費指數的總和除以累計繳費年限,得出的指數就是平均繳費指數。比如最近一位網友在網上曬出了自己的養老金計發表,表中顯示,自己的累計繳費年限是468個月,其中實際繳費年限是105個月,視同繳費年限是363個月。視同繳費指數是1.5019,實際繳費指數是1.5237,平均繳費指數就是實際繳費指數1.5237乘以實際繳費月數105個月,加上視同繳費指數1,5019乘以視同繳費月數363個月的總和,除以累計繳費月數468個月,平均繳費指數為1.5068。

這三個數據是用來干什麼的呢?實際繳費指數和視同繳費指數是用來計算平均繳費指數使用的;平均繳費指數是用來計算計算出養老金的;視同繳費指數是用來計算過渡養老金的。比如基礎養老金的計算辦法為:養老金計發基數加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除以2,乘以累計繳費年限乘以1%。假如養老金的計發基數為7132元,平均繳費指數是1.5068,就要先計算指數化繳費工資。指數化繳費工資為養老金計發基數7132乘以平均繳費指數1.5068,等于10746.5元。這個10746元也可以理解為個人繳費貢獻占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份額。二者的平均值為養老金計發基數7132加10746.5除以2,等于8939.25元,乘以1%,就是每繳費一年的基礎養老金等于89.39元,假如累計繳費年限為468個月除以12,繳費年限等于39年,乘以89.39元,每月基礎養老金等于3486.31元。

視同繳費指數是用來計算過渡養老金的。按照上面這個例子,養老金計發基數為7132元,視同繳費指數是1.5019,指數化繳費工資為7132元乘以1.5019,等于10711.55元,過渡系數是1.3%,視同繳費年限是363個月,除以12等30.25年。過渡養老金為指數化繳費工資10711.55乘以是30.25年乘以過渡系數1.3%,等于4212.32元。過渡養老金明顯高于基礎養老金,原因是兩個,一是視同繳費指數化工資不除以2,指數化繳費工資比較高;二是過渡系數是1.3%,高于基礎養老金的1%。

綜上所述,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中人的按照新辦法的計算方式,取決于養老金高低的因素除了帶有普遍的養老金計發基數,繳費年限以外,視同繳費指數、實際繳費指數、平均繳費指數起著比較關鍵的個因素。因此,了解和掌握這三個數據的含義和計算方法對于退休人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