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逐漸揭示了前段時間固定收益類理財、債券型基金發生大額虧損的細節。與我們以往的認知不同,這次發生踩踏的主居然是機構投資者主導的。據數據顯示,在這次踩踏造的虧損中,相比于個人投資者為主的產品,機構投資者為主或機構定制的債券型基金跌幅更大。真相是,很多小量的機構為了避免更大的虧損,發生虧損后爭相賣出,導致了踩踏現象的發生。

我們一般將機構投資者占比超過90%且持有人戶數于500戶的產品歸類為機構定制型的產品,將機構投資者比例超過70%的產品歸類為機構投資者為主的產品,將機構投資者占比不足30%的產品歸類為個人投資者為主的產品。購買產品時,我們可以在投資者分布一欄中看到機構和個人的比例,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了解產品。這個機構發生踩踏的結論在FOF基金持有的債券型基金業績表現上也得到了證明。數據顯示,在三季度,FOF基金累計持有規模最多的15只純債基金,在長期收益穩定的同時,在這次下跌的過程中(5個工作日),平均跌幅達到-0.76%,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因此,我們需要對之前認為機構投資者越多越好的想法進行理對待。投資顧問史亮指出,投資決策需要謹慎,市需謹慎,投資有風險。本文所載信息及觀點僅代表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投資建議,投資人需對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