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一直備關注。從孟羽的離職到王自如的加,格力因為這兩位年輕人的人事變而聲名鵲起。董明珠雖然經驗富,但也到了不斷流傳的謠言的困擾,讓這位商界強人有些煩惱。

董明珠畢業于安徽省蕪湖干部教育學院,起初在一家化工研究所擔任行政管理工作。在30歲時,丈夫因病去世,這人生的轉折點。36歲時,告別了平凡的生活,背井離鄉,帶著年的兒子董冬冬南下廣東珠海,并加了格力。盡管有兒子需要照顧,但董明珠全心地投工作,基本上沒有休過年假。職的第三年,的銷售業績占到了整個格力的八分之一,特別是在空白市場南京的突破拓展,直接奠定了在企業中的地位。在董明珠40歲時,格力遇到了發展瓶頸,1994年為公司歷史上最困難的一年。在外困境下,董明珠承擔起經營部長的職責,正式開始用自己的領導力打造的格力帝國。在1995年至2005年的11年間,格力電連續11年空調產銷量、銷售收、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首位。過去的30年里,格力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現在還有多人記得這個空調品牌呢?

很多人批評董明珠過于凸顯自己的份,忽視了格力是國有企業的事實。我對這種觀點不同意。首先,董明珠對格力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所獲得的榮譽并不是自己授予的。比如,被人民日報評選為年度“中國十大經濟人”,國《財富》雜志評選的“全球50名最影響力的商界強人榜”,選英國《金融時報》的全球50大CEO,被評為“中國上市公司最尊敬10大功勛企業家”,名列英國金融時報評選的“全球最影響力50名商業強人”(排名第五),獲得國《商業周刊》頒發的“十年商業領袖大獎”,并選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創新獎等等。國外權威機構的不斷認可為董明珠的地位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是中國制造業的領導者,也是民族企業的旗幟。

其次,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濰柴力董事長譚旭等也有類似的經歷。他們都是在公司發展面臨困境甚至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而出,化危機為轉機,挽救了企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這些企業取得了巨大的就。我們不應該神話他們,但也不能忽視他們的決定貢獻。如果沒有他們,或許會有其他人接替他們的位置,但也有可能沒有現在的海爾、濰柴和格力!

當格力宣布高校畢業生孟羽擔任總裁助理時,一些人認為這是格力想要打造自己的帶貨IP,甚至不惜以董明珠為背書。更令人驚訝的是,70歲的董明珠不顧自己為董事長的高貴份,親自參與帶貨,這是格力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轉型。董明珠先是培養孟羽,后來又力推王自如,但這樣的作可能讓某些人嫉妒。很多人批評王自如言語諂,讓人不爽。換做是我,作為作者,我會更加恭維,措辭更加激烈。因為董明珠是我的領導,也是我的偶像。并不是所有對領導或長者的贊都是虛偽的,當面對一個年齡、經歷、能力都超過自己的業界領袖時,我真心地贊是發自心的。我并不是特例,那些對王自如不屑一顧的網友,又有誰不想為他呢?只是我們只能咬牙切齒地憎恨,因為我們沒有他那樣的學歷、才華和機遇。面對網絡上不斷傳播的謠言,董明珠和格力展示了堅韌與,讓這些謠言無法撼他們。很多人批評董明珠年齡太大,不適合擔任要職,但實際上,在被任命為董事長時已經年過古稀,而如今的依然神矍鑠,無論從外貌還是氣質上,都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