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材料在4月9日晚間發布公告,計劃通過定增募資不超過20億元,用于收購諾基亞全資子公司NSN的TD TECH51%權,易對價為21.22億元,而剩余的49%權將由華為持有。然而,華為在當晚發布聲明,表示沒有任何意愿和可能與東方材料合資運營TD TECH。該消息迅速引起了上所的關注,對東方材料的非公開發行提出了監管要求,涉及對象包括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控東及實際控制人、中介機構及其相關人員。到這一消息的影響,東方材料在4月10日開盤后立即跌停。

關于收購TD TECH的公告信息,我們先來剖析一下客觀事實。首先,TD TECH近兩年的收增長并未帶來利潤的增長,2021年和2022年的營業收分別為520,589.64萬港元和862,197.17萬港元,而凈利潤分別為5,297.32萬港元和-15,720.11萬港元。公告指出,TD TECH業績不佳主要是由于投增加導致財務費用上升,以及產品存貨貶值的影響。可見,東方材料收購TD TECH存在短期業績風險,并且高溢價收購也存在巨大的商譽風險。

其次,TD TECH主營業務是無線通信產品、終端產品和聯網模組產品,與東方材料主營的油墨化工產品幾乎沒有關聯,很難想象東方材料是否有能力管理這家收購的公司,因此難以實現“1+1>2”的效果。

此外,為了收購TD TECH,東方材料計劃通過定增募資不超過20億元。然而,該公司2022年三季度的凈資產僅為6.63億元,總資產也僅為8.06億元,這使得這次收購看起來像是一場“蛇吞象”的易。

此外,東方材料的控東許廣彬目前持有公司29.9%的份。由于巨額定增且大東不參與,他的持比例可能會被大幅稀釋。為了確保保持控地位,這次定增將面向不超過35名的基金、證券等機構進行。即使如此,定增后大東的持比例也將降至20.93%,持比例大幅降低。

此外,收購協議中存在終止費條款,即如果公司未能在不同階段完收購易,將需要支付2900~8486.4萬元的賠償。面對市場的一致看衰,東方材料現在陷了困境。

通過對這些現象的分析,我們有必要進一步分析背后的因和相關影響。首先,東方材料于2017年10月上市,最初的實控人是樊家駒。然而,在上市僅僅三年后的2021年初,公司發生了大權變,實控人變為了現任的許廣彬。這使得人們對東方材料上市的機產生了懷疑。

其次,新實控人許廣彬在通訊行業領域有一定的背景。2021年東變更公告中披,許廣彬控制的核心企業第一家就是華云數據控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經營的是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雖然許廣彬只持有華云數據控集團有限公司13.44%的份,但他可能考慮過將自己控的資產注上市公司。然而,由于持比例較低,實現資產套現的可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許廣彬選擇了通過定增收購外部通信資產的策略。

許廣彬無法變現自己的資產,唯一能夠獲利的方式就是價的增值。在2021年公司控制人變更后,東方材料價大漲了1.6倍,投資者獲得了巨大的利潤。此后,公司價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并與近兩年市的低迷形鮮明對比。在這次收購TD TECH的公告之前,公司價已經上漲了31.1%,并且在公告前兩天出現了大幅波。這種價表現是否存在控盤現象呢?

最后,雖然東方材料通過收購TD TECH獲得了控權并進行了并表,但它基本上只是一個財務投資者,業務發展將完全依賴于TD TECH自和華為。這讓人聯想到寶能和萬科之間的爭奪,涉及到資本和經營層的競爭。正因為如此,華為才對此事到憤怒。原本諾基亞希找到新的實力合作伙伴來接替它,卻沒想到吸引來了資本狼。一方面,隨著中經濟逐漸分離,中外合資或合作企業將重新定位,諾基亞退出TD TECH就是一個典型。如何吸引新的海外實力企業可能是中國高科技發展面臨的一大問題。另一方面,國企業部競爭激烈,上市公司也是如此,它們缺乏業務創新和拓展能力,只能依靠金融資本獲取投資收益。這其中充滿了炒作和投機,對于已經全面啟注冊制的市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