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28日,NSE50季度論壇暨2023年第三季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會在北京舉行。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理事長李超出席并發表演講。李超在講話中談到了第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他表示出現了超出預期的向好趨勢。從國際收支的角度來看,我國仍然面臨著較大的力。李超指出,“中利差出現了罕見的負200-220BP,而正常況下是80-100BP。這意味著國際收支力很大,匯率也承了一定的力。”他進一步指出,國經濟對國經濟造了很大的挑戰,盡管我國經濟以需為主,但也需要兼顧外因素。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期要求下,政策制定者對于短期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發力明顯增強。李超提到,產業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我國逆周期政策中的三大重要政策。雖然在6、7月份,貨幣政策主要以降準和降息為主導,但這種貨幣政策既有穩增長的好,同時也給匯率和國際收支帶來了更大的力。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重新思考政策的重心是否應該向產業政策和財政政策偏移。李超表示,產業政策通常是長期的,但也出現了短期穩增長的產業政策。他指出,“工信部和發改委連續發布了10個關于產業穩增長的文件。從微觀層面來看,企業的產能利用率本來是相對較低的,甚至有些產能過剩。而現在國家需要企業積極增加產能,因此我們看到了企業積極生產的態勢,工業增加值也有所提高。”李超還指出,最近公布的工業企業利潤數據顯示,隨著產能利用率的提高,企業的營收率和盈利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李超對此也表示了一定的擔憂,“這種改善是從供給端和生產端出發的,我們增產了,但需求端能否消化這種增產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他表示,“盡管我們的思路是通過供給創造需求,但從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選擇來看,目前明顯更傾向于財政政策。”

談到剛剛宣布的1萬億國債增發,李超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探討的問題。他說,“從政策選擇來看,有一些認知上的分歧。這是一個一次現象嗎?今年的赤字率維持在較高水平的3.8%,明年是否也會提高到這個水平?另外,這次增發的是正式國債而不是特別國債,特別國債是否會保持相應的空間?”他還強調,明年國經濟的走勢是一個需要極大關注和探討的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