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預熱的第一天,李佳琦再次陷了帶貨風波,而這一次的爭議牽扯到了京東和品牌商。首先,京東采購在朋友圈發布了一篇“小作文”,控訴李佳琦與品牌方簽署了所謂的“底價協議”,并質疑某些頭部主播的“二選一”行為是否涉嫌違法。京東表示他們自掏腰包,以低價銷售商品,但結果卻被品牌方投訴。隨后,海氏品牌方微博發布聲明,否認簽訂了任何“底價協議”。而李佳琦公司ONE在10月24日下午回應稱,“底價協議”系不實消息,直播間商品價格底價權在于品牌。三方各執一詞,互有理據,讓不明真相的觀眾一時間不知道該站在哪一邊。這場電商圈的“羅生門”就此拉開了今年雙十一大促的序幕。

一臺烤箱引發的“案”讓品牌方狀告京東,而ONE則搬出合同辟謠。到底誰說謊呢?許多支持李佳琦的網友認為,李佳琦要求最低價協議是為了保障消費者能夠獲得最優惠的價格。相反,他們認為是京東讓品牌方違反了“底價協議”,這是品牌方和京東之間的事。也有一些網友表示,作為消費者,當然會選擇價格更便宜的商品!然而,一旦發現有比李佳琦賣得更便宜的商品,結果卻被發律師函,這讓人覺得京東有些過分。商家們也紛紛跳出來聲討京東,表示本沒有所謂的京東自掏腰包、惡意低價,最終從中損的只有他們自己。

在雙十一預售的第一天,京東的行為確實難以避免被誤解為炒作。然而,如果真的如品牌方和ONE聲明中所說,“底價協議”并不存在,那麼為什麼其他人的價格更低卻被迫下架呢?近日,在網紅“瘋狂小楊哥”的直播過程中,也有人暗示李佳琦簽署了保協議,壟斷化妝品價格。小楊哥在直播中回應的質疑時表示:“某大牌價格比李佳琦低,但不能賣,商品鏈接只能下架。”他還稱,“全被他搞去了,全被他定的價”,“一個人能干一個平臺”。另外,還有知網友反映稱,之前品牌線下專柜舉行優惠活時,也因為價格低于與李佳琦簽署的價格協議,導致活被迫取消。

盡管“底價協議”沒有寫在合同中,但實際上卻正在實施。據電商從業者,一些頭部主播為了保持自己的行業競爭力,會要求品牌方保證全年最低價,并進行數據監控以確保合約的履行。不僅李佳琦,其他大主播也會與品牌簽署類似的合約,違約金通常起步價為百萬。而“底價協議”也不僅限于主播,一些平臺也會與品牌方達類似的約定。所以,到底聽誰的“全網最低價”?

據悉,今年天貓雙十一部定下了“全網最低價”的KPI,而京東的口號是“真便宜”,并與一眾品牌共同倡導“真低價”。除此之外,抖音、快手、ONE等直播電商也加了這場“低價戰”。然而,一波卷來卷去之后,最終雙十一真的變得更便宜了嗎?如果還記得十年前的雙十一,那時沒有直播帶貨,也沒有提前預售,但店家都是實打實的直接5折。如今價一年比一年高,而現在我們還要熬夜守在直播間,提前制定攻略。誰讓人家確實是“全網最低”呢?上說哪里便宜就去哪里買,結果只要比我賣得便宜,反手一張律師函。經過這一番爭議,原來全網最低價只是“李佳琦的最低價”?所以永遠不要指資本家和消費者能真正達共識。也難怪有網友吐槽:把200元的東西賣到600元,還好意思說是“全網最低”?

電商剔除了中間商,而直播帶貨又把“中間商”重新引了市場。一個所謂的“底價協議”引發了品牌方和平臺方之間的爭端。這些導購不生產原材料,不生產產品,甚至不提供技,卻通過皮子在市場上攪了風云。可以說,誰能獲得更多用戶,誰就擁有話語權,誰就能決定這個“最低價”。而那些所謂的“平臺補”,背后又有幾個敢說自己不是在營銷商家的“”呢?低價競爭到最后,最終損的只有商家和消費者。失衡的直播帶貨現象養了幾個MCN團隊,一臺烤箱引發的“案”不僅讓消費者開始自列隊,也讓原本不太平的直播帶貨問題為輿論焦點。直播帶貨本質上是基于流量帶來銷售。那麼這個流量掌握在誰的手中呢?在平臺手中。據2021年的數據,李佳琦在10月20日上架了429件產品,直播累計易額高達106億元。另一位頭部主播的直播累計易額達到82.52億元。當時給出的評價是:一個主播一天能為超過四千家A公司帶來收。那麼誰獲益最大呢?是平臺和MCN團隊,而不是國家和整個社會。如今,網紅帶貨直播已為越來越重要的銷售渠道,甚至能夠反向影響供應鏈。然而,市場規模是有限的。以前是300元能養活一家人,現在卻只能養活一個主播。這真的是對的嗎?

當頭部主播不制約,越來越多地掌握了銷售話語權,甚至涉及“壟斷”時,那些其他群應該如何生存呢?隨著電商經濟的發展,實經濟的日子確實不好過。然而,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行業的興起和一些行業的淘汰是發展的必然。我們不能把實經濟衰退的責任全都歸咎于電商。然而,如今市場規模有限,以前的零售模式是通過潑水來分一杯羹,每個人都能嘗到一些甜頭;如今直播帶貨直接從中間分走了大部分。那些支付不起合作費的企業、實小店、普通網店、商場和網絡小店只能洋興嘆。作為普通消費者,大家只希能夠買到價廉的商品,而不是提高全網售價,裝作自己撿了便宜。直播帶貨的野蠻生長確實有些畸形,也迫切需要整頓。但消費者能做些什麼呢?大家都清楚,沒有了李佳琦,還會有其他人。這個現象最終能否改變?如何才能更好地滿足整利益?消費者并沒有主權。直播帶貨是否會到打擊,實經濟將走向何方,我們只能做個旁觀者,發表一些看法,繼續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