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文章:

央廣網北京1月28日消息(總臺中國之聲記者錢)春節將至,返鄉探親迎來高峰,眾多旅客選擇乘坐飛機出行,并提前購買機票。然而,近期出現了打著“退改簽”旗號的詐騙事件。消費者預訂機票后,接到電話稱航班取消,要幫辦理延誤保險理賠,最終導致賬戶被洗劫一空。那麼,究竟是哪個環節出現了疏,導致信息泄?消費者又該如何辨別此類騙局呢?

士(化名)訂了去年12月28日南方航空從義烏飛沈的航班,出發前一天接到自稱航空公司客服人員的電話,對方稱航班因故取消,需要改簽或退票,并可以申請300元的賠償金。假冒民航局工作人員的電話中,對方準確說出了李士的份證、航班號等信息,引起了的信任。在對方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作,最終導致自己的信用卡被盜刷。

這并非個案,最近一段時間,江蘇、浙江、遼寧、江西等地的多位旅客都遭遇了類似的騙局,被騙金額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除了冒充航空公司工作人員,還有人假冒民航局的工作人員。那麼,被騙旅客的個人航班信息是從哪里泄出去的呢?

有關專家指出,訂票平臺、用戶手機、航空公司等都有泄信息的可能。而消費者在購買機票的過程中,往往在行程有變的心理下,被引導進陷阱。

面對這樣的況,公安機關提醒消費者要提高警惕,不點擊陌生鏈接、不下載陌生件、不在引導下泄重要碼。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在購買機票時,一定要通過航司和網等方渠道核實航班信息,不要輕信陌生人的電話或信息。同時,加大對于泄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的罰力度,也是保障消費者權益的重要舉措。

在面對詐騙事件時,消費者除了報警之外,要維權索賠非常困難。專家建議,檢察機關可以提起公益訴訟,代表廣大消費者提起訴訟,以此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消費者在購買機票前,必須提高警惕,警惕空中詐騙。只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維護自權益,才能避免為詐騙分子的犧牲品。